第一周 新时代三农问题改革与发展(上)
1、首次提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的是: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答案:B
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_______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并且要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A、农业
B、农村
C、农民
D、农田
答案:ABC
3、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______:
A、同等入市
B、同权同价
C、同权议价
D、同价异权
答案:AB
4、乡村振兴战略指出的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中的三权是指?
A、所有权
B、承包权
C、经营权
D、使用权
答案:ABC
5、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农村最大的制度。
答案:正确
6、从中央对清产核资工作的明确时限要求来看,2022年将基本完成。
答案:错误
7、土地制度改革相关的不仅是国家治理体制的改革,也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
答案:正确
第二周 新时代三农问题改革与发展(下)
1、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看,2019年我国的贫困发生率为:
A、0.6%
B、1.1%
C、1.4%
D、1.7%
答案:A
2、我们要加快形成________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A、工农互促
B、城乡互补
C、全面融合
D、共同繁荣
答案:ABCD
3、以下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
A、利息
B、股息
C、炒股收入
D、房租
答案:ABCD
4、创新除了理论创新,还包括:
A、组织创新
B、科技创新
C、制度创新
D、文化创新
答案:ABCD
5、中国农村必将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长期存在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体制和农业经营主体。
答案:正确
6、城乡融合发展,仅仅需要农村的要素流向城市就可以了。
答案:错误
7、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既能消除绝对贫困,又能消除相对贫困。
答案:错误
8、农民最大的财产是他们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共同拥有的农村资源或资产,其中最主要的是农村土地。
答案:正确
互评题
1、2016年10月,中央出台意见,提出要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其内容包括哪些?
答案:坚持集体所有权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
第三周 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与启示(上)
第三周 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与启示(上)
1、新中国成立前夕颁布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答案:C
2、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简称“八二宪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提出把法律交给亿万人民
B、是在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制定的
C、是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
D、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答案:A
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它的颁布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
A、规定了国家的国体和政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B、规定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目标
C、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最高政治法律标志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的宪法”
答案:ABCD
4、1978年-198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的有?
A、宪法性法律
B、行政法
C、民商法
D、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答案:ABCD
5、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有机统一起来。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人民民主
D、依法治国
答案:ABD
6、健全法制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更重要的还在于加强党对法制工作的领导。
答案:正确
7、党的十四大至十八大前,一是确立“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新观念,构建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二是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总任务。
答案:错误
第四周 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与启示(下)
第四周 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与启示(下)
1、首次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是?
A、十八届一中全会
B、十八届二中全会
C、十八届三中全会
D、十八届四中全会
答案:C
2、哪次会议制定了法治中国建设的路线图,按下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快进键”?
A、十七届四中全会
B、十八届四中全会
C、十九届三中全会
D、十九届四中全会
答案:B
3、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新的历史方位,对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指明了到哪一年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发展方向,开启了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新征程。
A、2025年
B、2035年
C、2045年
D、2050年
答案:B
4、党坚持依法执政,______________。
A、领导立法
B、保证执法
C、支持司法
D、带头守法
答案:ABCD
5、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一个重大战略特征,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四位一体”和“四个自信”。
A、法治道路
B、法治理论
C、法治体系
D、法治文化
答案:ABCD
6、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党中央用一次全会专门讨论宪法修改问题,充分表明党中央对新时代首次宪法修改的高度重视。
答案:正确
7、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领导体制的重大创新,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举措,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答案:正确
第五周 大变局时代的创新振兴(上)
第五周 大变局时代的创新振兴(上)
1、“可惜,所有的迹象都指向欧洲不可能完全融合”,这句话出自?
A、基辛格
B、邓爷爷
C、李光耀
D、特朗普
答案:C
2、中国现在为世界第几大经济体?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B
3、现代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问题是?
A、动力
B、出口
C、积累
D、消费
答案:AC
4、如今中国人均GDP约占世界人均GDP的90%。
答案:正确
5、工业革命使世界上大约20%的人口进入了现代经济增长的社会。
答案:正确
6、大多数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后都能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
答案:错误
7、中国走出了一条共产党领导的渐进式的改革开放道路。
答案:正确
第六周 大变局时代的创新振兴(下)
第六周 大变局时代的创新振兴(下)
1、科学的动机主要是什么?
A、好奇
B、需要
C、发现
D、发明
答案:A
2、专利技术的意义在于?
A、认识与解释
B、创造与需要
C、获利与交易
D、获益与控制
答案:C
3、科学发现在知识产权上具有?
A、发明权
B、核心机密
C、专利垄断
D、著作权
答案:D
4、最早提出“工具理性”概念的是谁?
A、马克思·韦伯
B、卢卡奇
C、法约尔
D、阿多诺
答案:A
5、商品的二重性是什么?
A、物质性
B、使用价值
C、价值
D、可交换性
答案:BC
6、商业的动机是什么?
A、利益
B、财富
C、抱负
D、建业
答案:AB
7、技术诀窍的意义在于?
A、获益
B、控制
C、获利
D、交易
答案:AB
8、目前我国大部分产业仍处于模仿性技术创新向原创性技术创新的发展阶段。
答案:正确
第七周 新时代中欧关系发展(上)
第七周 新时代中欧关系(上)
1、提出“三个世界”理论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爷爷
D、江泽民
答案:A
2、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交,为中欧拓展并深化经贸领域里的合作铺平了道路是在哪一年?
A、1965
B、1975
C、1985
D、1995
答案:B
3、1970-1973年间,除哪两个国家外,所有西欧国家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A、葡萄牙
B、爱尔兰
C、英国
D、荷兰
答案:AB
4、下面属于2003年欧盟《成熟的伙伴关系:中欧关系中的共同利益与挑战》这一文件内容有:
A、中欧作为战略伙伴在保护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B、和平与稳定等问题上的共同利益日益增加
C、中欧双方在很多全球治理问题上的利益重合
D、推动全球治理中的共同责任是未来中欧关系的首要目标
答案:ABCD
5、中欧形成了怎样的合作格局?
A、全方位
B、宽领域
C、多层次
D、立体化
答案:ABC
6、欧盟是中国第一大技术供应方和重要外资来源地。
答案:正确
7、1980年欧洲经济共同体给予中国普遍特惠制待遇,进一步促进了中欧之间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
答案:正确
第八周 新时代中欧关系发展(下)
第八周 新时代中欧关系发展(下)
1、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席在访问欧盟总部时提出,要将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中欧之间的( )四大伙伴关系。
A、和平、合作、改革、文明
B、和平、增长、改革、文明
C、和平、增长、开放、文明
D、和平、增长、改革、合作
答案:B
2、2012年启动中国—中东欧“16+1”合作,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主张都是通过( )实现( )。
A、互联互通;共商共建共享
B、共商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C、互联互通;合作共赢
D、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
答案:A
3、2019年
如无法购买,请复制网址,换浏览器打开
做题有答案,效率提高!使用过程中有疑问联系QQ55089918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