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电大一体化刑法学(1)作业答案1-4

wangke 一体化平台答案 21

2022年春季学期新疆电大一体化刑法学(1)平时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单选题(共6题,共24分)

得分:24分

1、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答案:D

2、刑法是一个历史的()。

A:规章

B:范畴

C:转变

D:蔓延

答案:B

3、基于各国社会政治情况和历史传统习惯的差异,在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上主张的原则()。

A:也是相同的

B:不尽相同

C:完全不同

D:不相同

答案:B

4、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的“但书”表示的是()。

A:对前段的补充

B:对前段的限制

C:对前段的强调

D:对前段的例外

答案:B

5、从新原则,即对于生效前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

A:新法一律具有溯及力

B:旧法依然有溯及力

C:新法没有溯及力

D:旧法的溯及力一律失效

答案:A

6、甲、乙、丙、丁四人共谋在某工厂出纳员去银行领回该厂全体人员工资时,抢劫该出纳员领回的工资。后来甲因事抽不开身未能前往,乙、丙、丁同赴现场,抢走了该出纳员所领工资七千多元四人平分。对甲的行为()。

A:不以犯罪论处

B:以抢劫罪的犯罪预备单独论处

C:以抢劫罪共同犯罪论处

D:不以抢劫罪共同犯罪论处

答案:C

二、多选题(共4题,共24分)

得分:24分

1、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

A:犯罪主体

B:犯罪客体

C:犯罪主观方面

D:犯罪客观方面

答案:ABCD

2、我国刑法总则是()的规范体系的一般原理。

A:犯罪

B:刑事责任

C:刑罚

D:刑法

答案:AB

3、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答案:ABD

4、根据属人原则,我国的()和()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A:公民

B:国家工作人员

C:军人

D:国家公务员

答案:BC

三、判断题(共4题,共12分)

得分:12分

1、刑法的基本原则必须是贯穿全部刑法规范的原则。

A:对

B:错

答案:A

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采用的基本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A:对

B:错

答案:A

3、刑法具有保护的社会关系的广泛性和最为严厉的强制性两个显著的特点。

A:对

B:错

答案:A

4、犯罪构成是一系列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A:对

B:错

答案:A

四、问答题(共1题,共20分)

1、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本题分值:20分

答案:

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2)犯罪构成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3)犯罪构成由刑法加以规定。

五、名词解释(共2题,共20分)

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本题分值:10分

答案:

罪责刑相适应的含义为,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亦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罪刑相称;罪轻罪重,应当考虑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本身和其他各种影响刑事责任大小的因素。

2、刑法的时间效力

本题分值:10分

答案:

刑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以及刑法的溯及力问题。

第二次作业

一、单选题(共6题,共24分)

得分:24分

1、某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

B:减轻或者免除

C:从轻

D:减轻

答案:A

2、犯罪目的只存在于()。

A:故意

B:间接故意

C:直接故意

D:既遂

答案:C

3、故意用言语或行动挑逗、刺激对方,诱使对方首先进行不法侵害,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借机加害对方的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为()。

A:防卫过当

B:提前防卫

C:防卫挑拨

D:事后防卫

答案:C

4、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

A:犯罪人对危害后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B:犯罪人对自己行为的社会后果的评价

C:犯罪人对自己行为的主观心态

D:犯罪人对自己行为的危害后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答案:D

5、作为正当防卫起因条件的不法侵害的本质特征在于其()。

A:违法性

B:社会危害性

C:刑事违法性

D:客观真实性

答案:B

6、按照(),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A:犯罪行为的多少

B:犯罪行为侵犯某种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多少

C:犯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大小

D: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

剩余章节答案付费后可长期查看

如无法购买,请复制网址,换浏览器打开

做题有答案,效率提高!

使用过程中有疑问联系QQ55089918

标签: 一体化作业答案 新疆电大一体化答案

电大答案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当前文章名称

手机号用于查询订单,请认真核对

支付宝
立即支付

请输入手机号或商家订单号

商家订单号在哪里?点此了解

你输入的数据有误,请确认!

如已购买,但查不到

可联系客服QQ 55089918 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