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到中国话剧名作鉴赏智慧树答案

wangke 智慧树知到 29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古代希腊戏剧的辉煌成就还得益于古代()思想文化的闪耀。

A:雅典

B:罗马

C:希腊

D:埃及

答案:希腊


2:春柳社的()可以说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个严格按照西方话剧形式创作演出的剧本。

A:《血蓑衣》

B:《秋瑾》

C:《黄金赤血》

D:《黑奴吁天录》

答案:《黑奴吁天录》


3:20世纪30年代左翼话剧的发展史上,最集中、最突出地体现了中国话剧的()。

A:“民族精神”

B:“悲剧精神”

C:“戏剧精神”

D:“战斗精神”

答案:“战斗精神”


4:一般进行话剧鉴赏的方法是()。

A:把握初读直感,反复阅读剧本。

B:善于抓住关键,分析把握冲突。

C:分析把握人物性格,抓住人物言行特点。

D:解析把握剧本结构,挖掘剧作内涵意蕴。

答案:把握初读直感,反复阅读剧本。

善于抓住关键,分析把握冲突。

分析把握人物性格,抓住人物言行特点。

解析把握剧本结构,挖掘剧作内涵意蕴。


5:焦菊隐导演的《茶馆》,对话剧()等方面进行了实验性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A:舞台艺术表现力

B:诗化

C:民族化

D:大众化

答案:舞台艺术表现力

民族化


6:从审美的角度看,话剧中单纯的政治鼓动与政治宣传是有()的因素存在的。

A:公式化

B:概念化

C:口号化

D:民族化

答案:公式化

概念化

口号化


7:


2、古代希腊戏剧通常是指古希腊悲剧和古希腊喜剧,它们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悲剧起源于酒神祭祀活动,而喜剧不是。()

A:对

B:错

答案:错


第二章单元测试

1:丁西林的处女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的是()。

A:《一只马蜂》

B:《亲爱的丈夫》

C:《压迫》

D:《北京的空气》

答案:《一只马蜂》


2:《一只马蜂》发表于1923年,那是一个风云变幻充满政治激情的年代,文人们多关注的是()这样的重大时代话题。

A:反帝反封建

B:抗日救亡

C:改革开放

D:文艺大众化

答案:反帝反封建


3:《一只马蜂》中老太太一大特点是()。

A:精明

B:封建

C:开明

D:愚昧

答案:精明


4:《一只马蜂》中余小姐与吉先生以俏皮的()谈情说爱,在幽默、含蓄之中谈得十分投机。

A:“话赶话”

B:“反缠”

C:“反语”

D:“谎话”

答案:“反语”

“谎话”


5:丁西林认为“一个剧的结尾可以()。

A:紧收

B:开放

C:锁闭

D:慢收

答案:紧收

慢收


6:《一只马蜂》中联合起来对付房东太太,从而把剧情进一步推向高潮的是()。

A:男客

B:巡警

C:房东女儿

D:女客

答案:男客

女客


7:丁西林的话剧创作体现的“科学与艺术思维”的相反相成,至今仍是吸引着研究者的饶有兴趣的课题。()

A:对

B:错

答案:对


8:丁西林是中国话剧史上为数不多的喜剧家之一。()

A:对

B:错

答案:对


第三章单元测试

1:1933年曹禺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A:《日出》

B:《雷雨》

C:《北京人》

D:《原野》

答案:《雷雨》

2:《雷雨》中具有朴素里含着几分刚毅,刚毅里又渗透着宿命的性格的是()

A:侍萍

B:鲁贵

C:繁漪

D:周朴园

答案:侍萍


3:曾皓无意之中撞见()还在抽鸦片。

A:江泰

B:张顺

C:袁任敢

D:曾文清

答案:曾文清


4:曹禺一生创作14个剧本。其中(),被称为“五大杰作”。

A:《雷雨》和《日出》

B:《原野》

C:《北京人》

D:《家》

答案:《雷雨》和《日出》

《原野》

《北京人》

《家》


5:《雷雨》中()的关系同父异母。

A:大海

B:周冲

C:张顺

D:周萍

答案:周冲

周萍


6:《北京人》完美的结构技巧表现在()

A:相对开放完整的结构

B:个性化语言的绵密穿插

C:场面的精心安排

D:水到渠成的结局

答案:相对开放完整的结构

个性化语言的绵密穿插

场面的精心安排

水到渠成的结局


7:曹禺从小跟着姨母看了很多戏,因此培养了他对戏剧的兴趣。()

A:对

B:错

答案:对


8:当活着的侍萍出现在周朴园面前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严厉的逼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A:对

B:错

答案:对


第四章单元测试

1:1934年创作的《这不过是春天》,是()的成名作。

A:李健吾

B:曹禺

C:夏衍

D:洪深

答案:李健吾


2:《这不过是春天》是李健吾刻意塑造的()形象。

A:“纨绔子弟”

B:“农民”

C:“革命者”

D:“乡村教师”

答案:“革命者”


3:《这不过是春天》中冯允平的到来引起()的万千思绪。

A:小学校长

B:厅长夫人

C:厅长

D:白秘书

答案:厅长夫人


4: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李健吾是极富()的重要作家之一。

A:探索意识

B:艺术意识

C:才华

D:幽默

答案:艺术意识

才华


5:李健吾先生在结构《这不过是春天》这部戏时用于衔接节奏快慢的骰子是些小道具,如()。

A:一封公函

B:“水”

C:琴声

D:花

答案:一封公函

“水”

琴声


6:李健吾的“文艺思想在1934年前后出现了一个由()的飞跃。”

A:量变到质变

B:少到多

C:自在向自为

D:朴素向系统化和理论化

答案:自在向自为

朴素向系统化和理论化


7:《这不过是春天》语言的一大特色就是“幽默”()

A:对

B:错

答案:错


8:李健吾在《序》中写道:《这不过是春天》原是二十三年暮春的一件礼物,送给某夫人做生日礼的,好像春天野地的一朵黄花,映在她眼里,微微逗她一笑。()

A:对

B:错

答案:对


第五章单元测试

1:沈乃熙以()的笔名著称。

A:曹禺

B:夏衍

C:老舍

D:茅盾

答案:曹禺


2:1937年4、5月间,夏衍开始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幕剧《上海屋檐下》。

A:三

B:四

C:五

D:六

答案:三


3:《上海屋檐下》中,在()的阴影下,受苦受难的并非匡复一人,而是人人有苦,家家有难。

A:军阀混战

B:政治黑暗

C:封建统治

D:封建思想

答案:政治黑暗


4:《上海屋檐下》中赵振宇夫妇性格特征分别是()。

A:乐天知命

B:怨天尤人

C:悲观主义

D:沉闷抑郁

答案:乐天知命

怨天尤人


5:以下不是《上海屋檐下》剧中人物的是()。

A:方达生

B:李陵碑

C:袁任敢

D:施小宝

答案:方达生

袁任敢


6:夏衍在《上海屋檐下》中对次要人物善于采用洗练的()加以勾画。

A:动作

B:语言

C:细节的描写

D:肖像描写

答案:动作

语言

细节的描写


7:《上海屋檐下》真正显示了夏衍的创作个性,也是其一以贯之的创作风格。()

A:对

B:错

答案:错


8:剧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那就是惟一真正可爱的葆珍。()

A:对

B:错

答案:对


第六章单元测试

1:1942年1月,郭沫若创作了历史剧()。

A:《棠棣之花》

B:《屈原》

C:《王昭君》

D:《虎符》

答案:《屈原》


2:《屈原》的第一幕写()。

A:《大风歌》

B:《雷电颂》

C:《橘颂》

D:《沉醉东风》

答案:《橘颂》


3:《屈原》中第四幕写()。

A:受诬

剩余章节答案付费后可长期查看

如无法购买,请复制网址,换浏览器打开

做题有答案,效率提高!

使用过程中有疑问联系QQ55089918

电大答案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当前文章名称

手机号用于查询订单,请认真核对

支付宝
立即支付

请输入手机号或商家订单号

商家订单号在哪里?点此了解

你输入的数据有误,请确认!

如已购买,但查不到

可联系客服QQ 55089918 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