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单元测试
1:充放电时率:指电池放出一定的电量所需要的()
A:年数
B:天数
C:分钟数
D:小时数
答案:小时数
2:充放电倍率在数值上等于电池()的倍数。
A:额定功率
B:额定容量
C:额定扭矩
D:最大容量
答案:额定容量
3:动力电池替代燃油的优势有()
A:近似零排放
B:节能效率高
C:低噪声水平
D:动力响应好
答案:近似零排放
节能效率高
低噪声水平
动力响应好
4:新能源汽车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电动化。()
A:对
B:错
答案:对
5: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国际共识,是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确立的重点领域。()
A:对
B:错
答案:对
第二章单元测试
1:车载电源模块的功用是向()提供驱动电能、监测电源使用情况以及控制充电机向蓄电池充电。
A:底盘
B:电源
C:电池
D:电动机
答案:电动机
2: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指车辆行驶系统的驱动力只来源于()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A:电动机
B:发动机
C:发电机
D:变速器
答案:电动机
3:生活中电动汽车常用的电源有()等。
A:铅酸电池
B:镍镉电池
C:镍氢电池
D:锂离子电池
答案:铅酸电池
镍镉电池
镍氢电池
锂离子电池
4:充电控制器是把交流电转化为相应电压的直流电,并按要求控制其电流。()
A:对
B:错
答案:对
5:驱动控制器是按中央控制单元的指令和电动机的速度、电流反馈信号,对电动机的速度、驱动转矩和旋转方向进行控制。()
A:对
B:错
答案:对
6:驱动控制器不必和电动机配套使用。()
A:对
B:错
答案:错
第三章单元测试
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采用()作为电解质。
A:分子
B:离子膜
C:聚合膜
D:原子
答案:聚合膜
2:超级电容的缺点有()。
A:线性放电
B:低能量密度
C:低电压
D:高自放电
答案:线性放电
低能量密度
低电压
高自放电
3:放射型栅架具有输出电流大、内阻小的特点。()
A:对
B:错
答案:对
4:每个正极板都处于两片负极板之间,使正极板两侧充、放电均匀。()
A:对
B:错
答案:对
5:正、负极板之间装有绝缘隔板,以防止极板之间短路。()
A:对
B:错
答案:对
第四章单元测试
1:并联直流电机的励磁与电枢绕组用()个电源。
A:3
B:2
C:1
D:4
答案:1
2:电动汽车用电机的分类有()。
A:直流电动机
B:无刷直流电动机
C:异步电动机
D:开关磁阻电机
答案:直流电动机
无刷直流电动机
异步电动机
开关磁阻电机
3:在电源电压和电源频率恒定且定、转子回路不接入任何附加设备时的机械特性称为自然机械特性。()
A:对
B:错
答案:对
4:当三相转子绕组通入三相交流电后,将产生一个旋转磁场,切割转子绕组,从而在转子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A:对
B:错
答案:错
5:异步电动机在大功率、低转速场合不如用同步电动机合理。()
A:对
B:错
答案:对
第五章单元测试
1:电化学储能是先将汽车在制动或减速过程中的动能,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并以()的形式储存在储能器中。
A:热能
B:化学能
C:机械能
D:电能
答案:化学能
2:常见的估算动力电池SOC值的方法()。
A:放电法
B:安时积分法
C:卡尔曼滤波法
D:神经网络法
答案:放电法
安时积分法
卡尔曼滤波法
神经网络法
3:再生制动的汽车在再次启动或加速时,再生系统又将储存在储能器中的能量转换为行驶所需要的动能。()
A:对
B:错
答案:对
4:在目前电动汽车的储能元件没有大的突破与发展的实际情况下,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率,延长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
A:对
B:错
答案:对
5:电化学储能的蓄电池,用来控制蓄电池或超级电容的充放电状态,并保证蓄电池的剩余电量在规定的范围内。()
A:对
B:错
答案:错
第六章单元测试
1:非车载充电机将电网的交流电转换为()电能。
A:直流
B:单相交流
C:方波
D:矩形波
答案:直流
2: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常见的有()。
A:更换蓄电池
B:无线充电
C:移动充电
D:快速充电
答案:更换蓄电池
无线充电
移动充电
快速充电
3: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是指与电动汽车或动力电池相连接,并为其提供电能的设备。()
A:对
B:错
答案:对
4:更换蓄电池充电方式接近传统的加油站加油,也可租赁电池,大幅降低了车辆价格。()
A:对
B:错
答案:对
5:无线充电方式是利用有线电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一种充电方式。()
A:对
B:错
答案:错
第七章单元测试
1:()是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新兴产业。
A:增程式汽车
B:气体机汽车
C:智能网联汽车
D:内燃机汽车
答案:智能网联汽车
2:汽车轻量化是()几方面相结合的系统工程。
A:性能提高
B:质量减轻
C:结构优化
D:价格合理
答案:性能提高
质量减轻
结构优化
价格合理
3:汽车的质量每减轻10%,油耗下降6-8%,排放量下降4%。()
A:对
B:错
答案:对
4:镁铝合金是汽车轻量化重要的替代材料。()
A:对
B:错
答案:对
5:行人识别技术是智能网联汽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A:对
B:错
答案:错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