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到预防医学(山东联盟) 智慧树答案

wangke 智慧树知到 9

本科一共23章单元测试答案

预防医学(山东联盟)(青岛大学)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健康生态学模型,其核心层是()

A:个人的先天特质

B:个人的行为

C:个人、家庭与社区网络

D:生活与工作条件

答案:个人的先天特质


2: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工作属于()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病因预防

答案:三级预防


3: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措施是()

A:针对致病因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B:改善环境措施

C:增进人体健康的措施

D: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答案:针对致病因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4:WHO关于健康的定义正确的是()。

A: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完好状态

B:健康是指身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社会适应方面正常

C:健康是指身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心理处于完好状态

D:健康是指人的生命活动正常

答案: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完好状态


5:预防医学研究对象是健康人()

A:对

B:错

答案:错


第二章单元测试

1:流行病学主要应用于:()

A:考核疾病的防制效果

B: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

C:研究疾病预防和控制

D:研究疾病的病因

答案:考核疾病的防制效果

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

研究疾病预防和控制

研究疾病的病因


2: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与发展包括下面哪个部分()

A:对传染病及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B: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C:对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

D: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

答案:对传染病及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对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


3: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措施

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措施

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4:流行病学工作的三个阶段是()

A:描述分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B: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C: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D: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答案: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5: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群体原则

B:现场原则

C:对比原则

D:治疗原则

答案:治疗原则


第三章单元测试

1: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现患数升高因素()

A:病程廷长

B: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

C:新病例增加

D:病例迁出

答案:病例迁出


2:罹患率适用于()、()内疾病频率的测量。()

A:长时间

B:小范围

C:短时间

D:大范围

答案:小范围

短时间

3:疾病的时间分布特点包括:()

A:短期波动

B:季节性

C:周期性

D:长期变异

答案:短期波动

季节性

周期性

长期变异


4:疾病流行强度分为:()

A:散发

B:流行

C:大流行

D:暴发

答案:散发

流行

大流行

暴发


5:风险(risk)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和时间段内,某种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A:对

B:错

答案:对


第四章单元测试

1:描述性研究又称描述流行病学。()

A:对

B:错

答案:对


2:抽样调查按一定的概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独特特征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

A:对

B:错

答案:错


3:若研究总体已具备某种排序或编号,系统抽样与单纯随机抽样相比可省去编号和抽样的烦恼,是一种更简单的抽样方法。()

A:对

B:错

答案:对


4:现况研究的用途主要为:()

A: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B:了解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

C:评价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D:早期发现病人

答案: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了解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

评价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早期发现病人


5:单纯随机抽样是所有抽样方法中()、()的方法。()

A:最简单

B:最基本

C:最基础

D:最难设计

答案:最简单

最基本


第五章单元测试

1:病例对照研究之所以需要设立对照组,是因为()。

A:某些研究因素在两组可比

B:设立比较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C:设立对照增大样本,可达到统计学要求

D:借助于具有可比性的对照中的暴露,正确评估病例中的暴露,判断两组暴露有否差别

E:比较两组中的发病比例,以判断暴露于疾病之间的关联

答案:设立比较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借助于具有可比性的对照中的暴露,正确评估病例中的暴露,判断两组暴露有否差别


2:某研究得出某因素与疾病的联系,OR=1.1,95%CI为0.7~1.5,这意味着()

A:总体OR值95%的可能是错误的

B:总体OR值在0.7~1.5的机会为95%

C:总体OR值说明该因素与疾病无关,而95%CI说明有联系

D:存在偏倚的可能性为95%

E:OR值正负联系均存在

答案:总体OR值在0.7~1.5的机会为95%


3:一项病例对照研究,500名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例,而500名对照中有暴露史者有100例,则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为()

A:80%

B:40%

C:20%

D:100%

E:无法计算

答案:无法计算


4:下列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是()

A:相对经济

B:根据所得结果可以估计相对危险度

C:可计算发病率

D:选择无病者作为对照

E:对暴露因素的估计可能存在偏性

答案:可计算发病率


5:假定研究表明,60%的胃癌病人胃黏膜表面可检出幽门螺旋杆菌,而无胃癌的对照组只有10%的可检出幽门螺杆菌,据此认为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病的病因,请问此结论()

A:对

B:错

答案:错


第六章单元测试

1:队列研究是()。

A:由“因”推“果”

B:由“果”推“因”

C:描述“因”和“果”在某一时点的分布

D:由“果”推“因”后再由“因”推“果”

答案:由“因”推“果”


2:在队列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是()。

A:OR

B:RR

C:总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D:暴露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答案:RR


3:为探讨孕妇感染艾滋病毒对胎儿的影响,研究者选择了100例确诊有艾滋病毒感染史的孕妇,同时选择了同期同医院确诊无艾滋病毒感染史的孕妇,然后追踪两组孕妇的胎儿出生的情况,这种研究方法是()。

A:临床试验

B:队列研究

C:现况调查

D:病例对照研究

答案:队列研究


4:相对危险度是()。

A:病例组暴露比例与对照组暴露比例之比

B:病例组暴露比例与对照组暴露比例之差

C: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应率之比

D: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应率之差

答案: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应率之比


5:队列研究的优点包括()。

A:较适用于罕见病

B:由“因”至“果”观察

C:能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

D: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

答案:由“因”至“果”观察

能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

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


第七章单元测试

1:关于临床试验的对照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为患病的病人组成,但处理因素与试验组不同

B:由人群中的非病例组成

C:与病人同时入院的非某病的病例

D:患某病的较轻型病例

答案:为患病的病人组成,但处理因素与试验组不同


2:下列哪项研究目的是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A:评价病例暴露危险因素的比例

B:分析危险因素暴露的结局

C:评价某种预防措施的效果

D:筛查早期患者

答案:评价某种预防措施的效果


3: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最大区别是:()

A:年龄不同

B:目标人群不同

C:干预措施不同

D:观察指标不同

答案:干预措施不同


4:对一种新研发的药物效果进行双盲研究是指:()

A:设计者和受试者均不知道哪些患者接受新药物,哪些患者接受安慰剂

B:设计者和数据分析者均不知道哪些患者接受新药物,哪些患者接受安慰剂

C:设计者和观察者均不知道哪些患者接受新药物,哪些患者接受安慰剂

D:受试者和观察者均不知道哪些患者接受新药物,哪些患者接受安慰剂

答案:受试者和观察者均不知道哪些患者接受新药物,哪些患者接受安慰剂


5:在临床试验中常用的随机化分组方法有哪些?()

A:单纯随机化

B:区组随机化

C:分层随机化

D:多阶段抽样

答案:单纯随机化

区组随机化

分层随机化


第八章单元测试

1:

下列关于偏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系统误差

B:属于随机误差

C:偏倚是可以完全消除的

D:失访属于混杂偏倚

答案:属于系统误差


2:下列属于选择偏倚的是()

A:回忆偏倚

B:入院率偏倚

C:发表偏倚

D:混杂偏倚

答案:入院率偏倚


3: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程度,受到其他因素的歪曲或干扰而产生的系统误差,属于()

A:混杂偏倚

B:选择偏倚

C:信息偏倚

D:报告偏倚

答案:混杂偏倚


4:选择偏倚的种类包括()

A:诊断性怀疑偏倚

B:检出偏倚

C:测量偏倚

D:混杂偏倚

E:回忆偏倚

答案:诊断性怀疑偏倚

检出偏倚


5:健康工人效应属于

A:混杂偏倚

B:选择偏倚

C:信息偏倚

D:易感性偏倚

答案:选择偏倚

易感性偏倚


第九章单元测试

1:Mill准则不包括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同异共用法

D:因果关系的时序性

答案:因果关系的时序性


2:下列方法因果论证强度最高的是

A:病例报告

B:现况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答案:队列研究


3:概率论的因果观抛弃的是(),认为病因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

A:充分病因

B:必要病因

C:充分必要病因

D:唯一病因

答案:充分病因


4:结核菌是结核病的

A:充分病因

B:必需病因

C:充分必需病因

D:唯一病因

答案:必需病因


5:柯氏法则必须满足的4项条件包括

A:每一例病人体内都可以分离到该病菌

B:该病菌可以在体外培养数代

C:培养了数代的细菌可以使实验动物引发同样的疾病

D:被接种的动物中可以分离到同样的细菌

答案:每一例病人体内都可以分离到该病菌

该病菌可以在体外培养数代

培养了数代的细菌可以使实验动物引发同样的疾病

被接种的动物中可以分离到同样的细菌


第十章单元测试

1:阳性预测值指试验阳性者中()者所占的百分比。

A:真阳性

B:假阳性

C:真阴性

D:假阴性

答案:真阳性


2:串联试验可以提高诊断方法的:()

A:特异度

B:灵敏度

C:约登指数

D:一致性

答案:特异度


3:灵敏度是指:()

A:试验检出阳性的人数占有病者总数的比例

B:筛检阴性者中真正成为非病人的可能性

C:筛检方法能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地判为阳性的能力

D:试验检出阳性的人数占无病者总数的比例

答案:筛检方法能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地判为阳性的能力


4:下列哪项属于筛检试验可靠性的指标()

A:灵敏度

B:特异度

C:Kappa值

D:预测值

答案:Kappa值


5:对漏诊后有一定危险的疾病要求诊断试验:()

A:灵敏度高些

B:特异度高些

C:假

剩余章节答案付费后可长期查看

如无法购买,请复制网址,换浏览器打开

做题有答案,效率提高!

使用过程中有疑问联系QQ55089918

电大答案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当前文章名称

手机号用于查询订单,请认真核对

支付宝
立即支付

请输入手机号或商家订单号

商家订单号在哪里?点此了解

你输入的数据有误,请确认!

如已购买,但查不到

可联系客服QQ 55089918 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