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单元测试
1:汉字中以“示”做偏旁的字,一般与祭祀等意义有关。()
A:对
B:错
答案:【对】
2:“妻”的甲骨文字形蕴含了古代的抢婚风俗。()
A:对
B:错
答案:【对】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宗法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有利于国家走向大一统,并维护王朝的统一。主要是因为它()
A:维护贵族特权
B:嫡长子继承制
C:被历代王朝继承
D:加强了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答案:【嫡长子继承制】
2:古希腊之所以没有形成中国式的宗法制度,主要是因为()
A:自然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宗教信仰
D:人种特征
答案:【自然地理环境】
3:中国宗法制度中的五礼不包括哪种?()
A:吉礼
B:问候礼
C:军礼
D:宾礼
答案:【问候礼】
4:哪像不属于周公的历史贡献是()
A:制礼作乐
B:继承王位
C:辅佐成王
D:还政成王
答案:【继承王位】
5:明朝嘉靖朝的“大礼议”事件属于什么性质?()
A:篡位
B:夺权
C:僭越
D:小宗入继大宗
答案:【小宗入继大宗】
6:在传统社会中,理想的女性形象是贤妻良母,作为一个贤妻良母,不应该做的是:()。
A:孝敬公婆;
B:生儿育女;
C:如果自己不能生育,不反对丈夫纳妾;
D:如果丈夫有家庭暴力,就离婚再嫁;
答案:【如果丈夫有家庭暴力,就离婚再嫁;】
7:在传统的宗法制社会中,对女性的道德(贞操)要求越来越高,是因为()。
A:女性地位高,社会责任重大;
B:男女平等,对男性贞操要求也一样高;
C:女性地位低,人身不自由;
答案:【女性地位低,人身不自由;】
8:“华夏”一词最早记录于()
A:《尚书》
B:《诗经》
C:《左传》
D:《周易》
答案:【《尚书》】
9:“中国”一词最早见于()
A:《毛公鼎》
B:《何尊》
C:《大盂鼎》
D:《四羊方尊》
答案:【《何尊》】
第二章单元测试
1:《说文解字》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A:是中国文字学理论研究的开篇之作
B:保留了大量可靠的小篆字形
C:反应出东汉时期人们对文字的看法
D:是中国第一部古汉语词典
答案:【是中国第一部古汉语词典】
2:“六书”是古人创造文字时采用的六种构造方法。()
A:对
B:错
答案:【错】
3:蔡伦是最早发明造纸术的人。()
A:对
B:错
答案:【错】
4:武则天称帝时,并没有线装书。()
A:对
B:错
答案:【对】
5:如果某画家要以“关公夜读《春秋》”为主题作画,关公手里的《春秋》应该画成包背装。()
A:对
B:错
答案:【错】
6:中国艺术的起源,是书画同源的。相传伏羲画卦,仓颉造字。中文最初是象形文字,像日、月、木、火、子、鱼这些字,最初也跟图画无异。根据汉字的六义,我们现在通用的汉字中,数量最多的是:()
A:象形字
B:会意字
C:形声字
D:假借字
答案:【形声字】
第三章单元测试
1:《水浒传》“江州城劫法场”一回写得惊心动魄。请问北宋的“江州”指的是现代哪座城市?()
A:镇江市
B:阳江市
C:九江市
D:湛江市。
答案:【九江市】
2:《西游记》多次写到唐僧饮酒。按理出家人要遵守“酒戒”,不能喝酒,唐僧自己说他只喝“素酒”。请问素酒是什么酒?()
A:低度酒
B:高度酒。
答案:【高度酒。】
3:《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第一次见到贾宝玉,只见宝玉头上戴的是:()
A:束发嵌宝紫金冠
B:龙虎扭丝金冠。
答案:【束发嵌宝紫金冠】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诸葛亮“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里的“纶巾”指的是:()
A:围巾
B:帽子。
答案:【帽子。】
5:庄子认为大鹏与斥鷃的飞翔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A:对
B:错
答案:【错】
6:列子的游的观念代表的是()
A:儒家
B:禅宗
C:佛教
D:道家
答案:【道家】
第四章单元测试
1:《食货志》是古代的____著作。()
A:饮食生活史
B:经济史
C:地方特产史
D:物流货运史
答案:【经济史】
2:《汉书·食货志》的最主要来源于《史记》中哪一篇?()
A:《史记·货殖列传》
B:《史记·平准书》
C:《史记·沟渠志》
D:《史记·封禅书》
答案:【《史记·平准书》】
3:以下哪些物品在古代可以充当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
A:金属
B:贝克
C:布帛
D:纸币
答案:【金属
贝克
布帛
纸币】
4:桓公曰:“鲁粱之于齐也,千榖也,蜂螫也,齿之有唇也。今吾欲下鲁梁,何行而可?”管子对曰:“鲁粱之民俗为绨。公服绨,令左右服之,民从而眼之。公因令齐勿敢为,必仰于鲁梁,则是鲁梁释其农事而作绨矣。”桓公曰:“诺。”即为服于泰山之阳,十日而服之。管子告鲁梁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绨千匹,赐子金三百斤;什至而金三千斤。”则是鲁梁不赋于民,财用足也。鲁梁之君闻之,则教其民为绨。十三月,而管子令人之鲁梁,鲁梁郭中之民道路扬尘,十步不相见,绁繑而踵相随,车毂齺,骑连伍而行。管子曰:“鲁梁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公宜服帛,率民去绨。闭关,毋与鲁粱通使。”公曰:“诺。”后十月,管子令人之鲁梁,鲁梁之民饿馁相及,应声之正无以给上。鲁梁之君即令其民去绨修农。谷不可以三月而得,鲁梁之人籴十百,齐粜十钱。二十四月,鲁梁之民归齐者十分之六;三年,鲁梁之君请服。——这个故事出自《____》.()
A:《管子》
B:《左传》
C:《韓非子》
D:《商君书》
答案:【《管子》】
5:英国经济学家阿瑟·杨格认为“小农是农业的进步敌人”,因此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总是以庄园经济为主的政权战胜以小农经济主的政权。()
A:对
B:错
答案:【错】
第五章单元测试
1:《诗经·豳风·七月》中“七月流火”聚焦的是星象变化而非天气温度。()
A:对
B:错
答案:【对】
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是孔子的名言。()
A:对
B:错
答案:【对】
3:
《诗经·豳风·七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这一句中反映了先秦时期的媵礼现象。()
A:对
B:错
答案:【对】
4:“已得鸟兽草木之真,然后传诗”是南宋郑樵的治诗方法。()
A:对
B:错
答案:【对】
5:《诗经·豳风·七月》中“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其中仓庚在当时是一种带来春的消息的应节趋时之鸟。()
A:对
B:错
答案:【对】
第六章单元测试
1:《诗经·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这是说月亮运行到毕宿之后,正是多雨之时节。()
A:对
B:错
答案:【对】
2:“荧惑守心”是说火星居于心宿。()
A:对
B:错
答案:【对】
3:“太白食昴”是说金星遮蔽住昴宿。()
A:对
B:错
答案:【对】
4:《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楚,三星在户”是指参宿而言,因为参宿有耀目的三星连成一线。()
A:对
B:错
答案:【对】
5:古人创立“十二次”,主要用来说明(木星)每年运行所到的位置,并据以纪年,例如说某年“岁在星纪”,次年在“岁在玄枵”等。()
A:对
B:错
答案:【对】
6:《左传·庄公七年》中“秋,大水,无麦苗”,这里的“秋”用的是周历。()
A:对
B:错
答案:【对】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