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单元测试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A: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B:心理现象
C:心理规律
D:社会情境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答案:【社会情境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我国早期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有()。
A:高觉敷
B:严复
C:梁启超
D:潘菽
答案:【高觉敷】
3、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指()。
A:随心所欲
B:事业心强
C:成名成家
D:做力所能及的事
答案:【事业心强】
4、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弗洛伊德
B:斯金纳
C:冯特
D:罗斯
答案:【冯特】
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心理
B:社会行为
C:个体心理
D: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答案:【社会心理】
6、()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一般认为,这两本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雏形的形成。
A:1879
B:1897
C:1908
D:1924
答案:【1908】
7、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采用实验法的优点有()。
A:可验证性强
B:偶然性大
C:因果关系明确
D:外部效度高
E:实验情境影响大
答案:【可验证性强,因果关系明确,外部效度高】
8、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这主要是由下述原因造成的()。
A:社会心理是一个内涵、意义不很确定的概念
B:社会心理学是与社会学、心理学极为相近的一门学科
C:社会心理学从其诞生到现在短暂的历史
D:社会心理学没有自己的研究方法
E:社会心理现象独特的存在和表现形式
答案:【社会心理是一个内涵、意义不很确定的概念,社会心理学是与社会学、心理学极为相近的一门学科,社会心理学从其诞生到现在短暂的历史,社会心理现象独特的存在和表现形式】
9、1908年()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
A:心理学家奥尔波特
B:社会学家罗斯
C:心理学家勒温
D:心理学家麦独孤
答案:【社会学家罗斯,心理学家麦独孤】
10、社会心理学实证分析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A: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
B: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
C:从思辨转向观察研究
D: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答案:【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思辨转向观察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第二章单元测试
1、社会化是指()的过程。
A:由社会人转变为自然人
B: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
C:获得职业技能
D:学习社会知识
答案:【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
2、如果一个人的人格和他扮演的角色不一致,这属于()上的问题。
A:角色期待
B:角色冲突
C:角色认知
D:角色矛盾
答案:【角色矛盾】
3、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的机制。
A:继续社会化
B:终身社会化
C:早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
答案:【再社会化】
4、()不是社会化的载体。
A:家庭
B:大学
C:杂志
D:住房
答案:【住房】
5、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
A:通过父母对孩子的口头教授
B: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
C:靠道德培养来实现
D: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
答案:【通过父母对孩子的口头教授】
6、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是()。
A:道德社会化
B:政治社会化
C:法律社会化
D:人格社会化
E:性别角色社会化
答案:【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法律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
7、社会环境的构成包括()。
A:家庭
B:政治制度
C:学校和日托中心
D:同辈群体
E:大众传媒
答案:【家庭,学校和日托中心,同辈群体,大众传媒】
8、关于社会化,说法()是正确的。
A: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B: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
C: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
D:人期的社会化是再社会化
答案:【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
9、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
A: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B: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C: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
D:培养社会角色
答案:【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培养社会角色】
10、行为规范社会化包括()。
A:法律社会化
B:政治社会化
C:民族社会化
D:道德社会化
答案:【法律社会化,道德社会化】
第三章单元测试
1、影响社会知觉出现错误的主观因素有()。
A:包括知觉者的经验
B:知觉者的兴趣和动机
C:知觉者的情绪
D:其余都是
答案:【其余都是】
2、了解他人的情绪需要借助一定的线索,按照表达情绪的身体部位来区分,可分为()。
A:面部表情
B:身段表情
C:言语表情
D:其余都是
答案:【其余都是】
3、()是指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所形成的关于人或事物的概念,是社会知觉的结果。
A:感觉
B:知觉
C:印象
D:想象
答案:【印象】
4、()是指最后的印象在某些情况下对人的社会认知会有强烈的影响。
A:光环效应
B:刻板印象效应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答案:【近因效应】
5、我们对他人的外表有良好印象,往往会对他的人格品质也倾向于给与肯定评价,这属于()现象。
A:首因效应
B:刻板效应
C:光环效应
D:投射效应
答案:【光环效应】
6、很多人认为北方男人粗犷、豪爽,而南方男人细致、拘谨,这属于()现象。
A:首因效应
B:刻板效应
C:光环效应
D:投射效应
答案:【刻板效应】
7、()是指当个体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A:投射效应
B:光环效应
C:标签效应
D:近因效应
答案:【标签效应】
8、()是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也就是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期待的过程。
A:印象控制
B:印象调节
C:印象管理
D:印象形成
答案:【印象管理】
9、高自我监控者对适应环境感兴趣,他们能熟练地识别别人的希望和期待,并且能够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别人的期待。()
A:对
B:错
答案:【对】
10、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如果一个学生将自己某次考试成绩差归因为自己最近运气差,这种归因属于()。
A:外因
B:内因
C:稳定
D:不稳定
答案:【外因】
第四章单元测试
1、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A:主观体验
B:社会动机
C:社会态度
D:社会知觉
答案:【主观体验】
2、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之间是()的关系。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无关
D:很复杂
答案:【正相关】
3、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
A:动机
B:需要
C:注意
D:兴趣
答案:【动机】
4、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
A:不变
B:越低
C:难预测
D:越高
答案:【越高】
5、()是指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
A:羞耻
B:焦虑
C:内疚
D:嫉妒
答案:【内疚】
6、()是指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A:亲合动机
B:侵犯动机
C:权力动机
D:亲社会动机
答案:【权力动机】
7、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叫()。
A:习得性动机
B:抱负动机
C:成就动机
D:社会动机
答案:【成就动机】
8、侵
如无法购买,请复制网址,换浏览器打开
做题有答案,效率提高!使用过程中有疑问联系QQ55089918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