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到预防医学(山东联盟-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智慧树答案

wangke 智慧树知到 9

绪论单元测试

1、卫生学是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之间的关系。

A:人体内环境的关系

B:人体健康的关系

C:人体功能的关系

D:人体状况的关系

E:人体外环境的关系

正确答案:「人体健康的关系」

2、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不包括

A: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

B:保护环境

C:为人民健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D: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

E:中西医并重

正确答案:「保护环境」

3、下列属于二级预防措施的是

A:防止疾病复发

B:恢复劳动和生活能力

C:防止并发症和伤残

D:控制环境有害因素

E:促进康复

正确答案:「防止疾病复发」

4、WHO提出的卫生保健目标是

A:2000年人人享有医疗保健

B: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C:2000年人人享有医疗保险

D:2000年人人享有免费医疗

E:2000年人人享有免费保健

正确答案:「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5、初级卫生保健是指

A:农村卫生保健

B:低级卫生保健

C:肿瘤预防

D: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E:其余选项都不是

正确答案:「其余选项都不是」

6、目前,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已总结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由于其自身特点及我国现实条件的制约使得它的全面实施还面临许多挑战,其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除了

A:组织领导

B:技术培训

C:群众参与

D:通力合作

E:国际援助

正确答案:「国际援助」

7、康复措施属于

A:第一级预防

B:第三级预防

C:第二级预防

D:第四级预防

E:第五级预防

正确答案:「第三级预防」

8、以下哪项的内容符合以人群健康为目的,强调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

A:医学伦理学

B:预防医学

C:临床外科学

D:传染病学

E:医学心理学

正确答案:「预防医学」

9、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一章单元测试

1、环境污染物在血浆中大部分与哪种蛋白结合,再转运贮存

A:组织蛋白

B:白蛋白

C:肌红蛋白

D:球蛋白

E:血红蛋白

正确答案:「白蛋白」

2、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大耐受剂量(LD0)

C:最小致死剂量(LD01)

D:急性阈剂量(Limac)

E:半数致死剂量(LD50)

正确答案:「最大耐受剂量(LD0)」

3、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A:半数致死剂量(LD5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绝对致死剂量(LD100)

E:急性阈剂量(Limac)

正确答案:「半数致死剂量(LD50)」

4、有机氯农药氯丹、DDT、六六六及多氯联苯(PCB)等环境污染物多贮存在何种组织

A:肾脏

B:肌肉

C:脂肪

D:肝脏

E:骨骼

正确答案:「脂肪」

5、呈气体状态或易挥发的环境化学物,对其排泄描述正确的是

A:肺泡中毒气压力大可加速其排除速度

B:血液中溶解度低可减缓其排除速度

C:肺通气量加大可加速其排除速度

D: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经肺泡壁排出气体

E:排出的速度与吸收速度成正比

正确答案:「肺通气量加大可加速其排除速度」

6、环境污染物在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最主要受哪项因素影响

A:

其余选项都不是

B:

脂肪组织分布的量

C:

器官和组织所在的部位

D:

特定部位的屏障作用

E:

污染物与器官亲和力

正确答案:「

污染物与器官亲和力

7、环境化学物体内生物转化第一阶段反应的酶主要存在

A:细胞膜

B:内质网

C:细胞壁

D:线粒体

E:细胞核

正确答案:「内质网」

8、下述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在体内检出环境污染物时,机体才可能出现相应的机能改变并表现出中毒的病理征象

B:物质蓄积可能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

C:化学物的蓄积作用,是慢性中毒的基础

D:有效地排除体内的毒物,防止或减少毒物的蓄积作用,是预防和减少慢性中毒的重要措施

E:物质蓄积可能引起慢性中毒的急性发作

正确答案:「在体内检出环境污染物时,机体才可能出现相应的机能改变并表现出中毒的病理征象」

9、急性毒作用带为

A:

半数致死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B:

其余选项都不是

C:

慢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D:

急性阈剂量/半数致死剂量的比值

E:

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正确答案:「

半数致死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10、对阈剂量描述错误的是

A: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B: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毒物所得的阈剂量为慢性阈剂量

C:毒物的急性阈剂量比慢性阈剂量要低

D:在此剂量下的任何量都不应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

E: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为急性阈剂量

正确答案:「毒物的急性阈剂量比慢性阈剂量要低」

11、哪种物质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A:升汞

B:氯化汞

C:甲基汞

D:汞蒸气

正确答案:「甲基汞」

12、可经毛发排出的化学物是

A:硫化氢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苯

E:砷

正确答案:「砷」

13、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尉氏剂量是

A:半数致死剂量(LD50)

B:绝对致死剂量(LD100)

C:急性阈剂量(Limac)

D:最小致死剂量(LD01)

E:最大耐受剂量(LD0)

正确答案:「绝对致死剂量(LD100)」

14、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A:最大耐受剂量(LD0)

B:半数致死剂量(LD50)

C:急性阈剂量(Limac)

D:最小致死剂量(LD01)

E:绝对致死剂量(LD100)

正确答案:「半数致死剂量(LD50)」

15、金属硫蛋白,分子量约为6000~10000,主要由肝脏合成,其中富含

A:半脱氨酸

B:色氨酸

C:蛋氨酸

D:羟脯氨酸

E:组氨酸

正确答案:「半脱氨酸」

16、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出现几率最小的是

A:生理反应的异常变动

B:死亡

C:患病

D:机体代偿疾病前状态

E:生理反应正常范围内的变动

正确答案:「死亡」

17、对生态系统描述错误的是

A:是生物与生物之间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体系,非生物环境的变化对整个系统影响不大

B: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生物圈,小至一个局部范围,甚至一座山、一个池塘

C: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体系

D: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四大要素所组成

E: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功能系统

正确答案:「是生物与生物之间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体系,非生物环境的变化对整个系统影响不大」

18、痛痛病由哪种环境污染物引起

A:铜

B:铬

C:锰

D:锌

E:铅

正确答案:「铜」

19、20世纪60年代初期,震惊世界的反应停(thalidomide)事件,首次让人们认识到

A:化学物的致癌性

B:药物的副作用

C:化学物的致畸性

D:药物的致癌性

E:化学物的致突变性

正确答案:「化学物的致畸性」

20、下列毒物毒性最大的是

A:CCl4

B:CH3Cl

C:CH2Cl2

D:CH4

E:CHCl3

正确答案:「CCl4」

21、下列哪项是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A:

自然灾害

B:

社会生活问题

C:

生态破坏

D:

环境污染

正确答案:「

自然灾害

22、可影响环境污染物毒性大小和毒作用性质的主要因素是污染物的

A:联合作用

B:强度

C:剂量

D:作用持续时间

E:理化特性

正确答案:「理化特性」

23、人类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方式是

A:

化学反应

B:

生物转化

C:

生物富集

D:

新陈代谢

正确答案:「

新陈代谢

24、对人体有毒的元素或化合物,主要是研究制订

A:最低容许限量

B:最高容许浓度及最低供给的限量

C:最低需要量

D:最高需要量

E:最高容许限量

正确答案:「最高容许限量」

25、在众多的环境致癌因素中,化学性致癌因素约占

A:50%

B:60%

C:80%

D:70%

E:90%

正确答案:「90%」

26、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出现几率最大的是

A:生理反应正常范围内的变动

B:机体代偿疾病前状态

C:生理反应的异常变动

D:患病

E:死亡

正确答案:「生理反应正常范围内的变动」

27、原生环境问题主要由何原因引起

A:自然力作用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地方病等

B:由于经济因素而引起的各种社会生活问题

C:由于社会发展水平或结构的因素而引起的各种社会生活问题

D:由于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等人为因素导致的生态破坏

E:由于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等人为因素导致的环境污染

正确答案:「自然力作用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地方病等」

28、第1类人类致癌物不包括:

A:砷化合物

B:黄曲霉毒素

C:二萘胺

D:甲醛

E:联苯胺

正确答案:「甲醛」

29、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结局不包括

A:死胎

B:遗传性疾病

C:畸形

D:早产

E:肿瘤

正确答案:「肿瘤」

30、米糠油事件由哪种环境污染物引起

A:

多氯联苯

B:

甲苯

C:

异氰酸甲酯

D:

甲醛

正确答案:「

多氯联苯

31、在众多的环境致癌因素中,物理性致癌因素约占

A:5%

B:15%

C:25%

D:20%

E:10%

正确答案:「5%」

32、衡量化学物质毒性大小的毒性指标数值由大到小的次序为

A:LD100>LD50>MLD>LD01>LD0

B:ED0>Limch>LD0>LD50>LD0

C:LD100>LD50>LD0>LD01>Limch

D:LD50>LD01>LD0>ED0>Limac

E:LD01>LD50>LD01>Limha>Limac

正确答案:「LD100>LD50>MLD>LD01>LD0」

33、关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描述错误的是

A:污染物在环境中不会转化成为毒性更大的新物质

B:环境对污染物的自净是有限的

C:大部分污染物在环境中被分解成危害较小的简单化学物

D:关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描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污染物在环境中不会转化成为毒性更大的新物质」

34、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慢性毒作用引起的是

A:痛痛病事件

B:博帕尔异氰酸甲酯事件

C:四日市哮喘病

D: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E:洛杉矾光化学烟雾事件

正确答案:「痛痛病事件」

35、下列哪项是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A:

社会生活问题

B:

自然灾害

C:

地方病

D:

生态破坏

正确答案:「

生态破坏

36、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被称为

A:

地方病

B:

职业病

C:

疫源性疾病

D:

公害病

正确答案:「

公害病

37、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非特异性损害不包括

A:劳动能力降低

B:多发病的发病率增加

C:常见病的发病率增加

D:肿瘤的发生率增加

E:人体抵抗力下降

正确答案:「肿瘤的发生率增加」

38、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小

A:ED0

B:LD50

C:LD0

D:LD01

正确答案:「ED0」

39、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A:酸雨

B:水污染与淡水资源危机

C:土壤资源破坏与生态恶化

D:生物多样性资源的锐减

E:大气污染

正确答案:「酸雨;

水污染与淡水资源危机;

土壤资源破坏与生态恶化;

生物多样性资源的锐减;

大气污染」

40、生物多样性资源的锐减

A:污染物性质

B:环境结构

C:环境状态

D:污染物数量

E:污染物种类

正确答案:「污染物性质;

环境结构;

环境状态;

污染物数量;

污染物种类」

41、生态系统由下述哪些要素组成

A:消费者

B:生产者

C:无机界

D:有机界

E:分解者

正确答案:「消费者;

生产者;

无机界;

分解者」

42、环境污染物物理净化的方式有

A:混合

B:沉降

C:挥发

D:稀释

E:扩散

正确答案:「混合;

沉降;

挥发;

稀释;

扩散」

43、环境污染物在生物环境条件中进行分布、迁移、代谢时有哪些特点

A:比非生物环境条件复杂

B:迁移方式以稀释、扩散、溶解、沉降等物理作用为主

C:有一些物质可转化成为毒性更大的新物质

D:大部分污染物可通过生物转化,转变成无害或危害较小的简单化合物

E:与食物链有关

正确答案:「比非生物环境条件复杂;

有一些物质可转化成为毒性更大的新物质;

大部分污染物可通过生物转化,转变成无害或危害较小的简单化合物;

与食物链有关」

44、环境污染物生物净化的方式有

A:降解

B:转化

C:蓄积

D:分解

E:吸收

正确答案:「降解;

转化;

分解;

吸收」

45、环境污染物化学净化的方式有

A:氧化

B:水解

C:中和

D:还原

E:吸附

正确答案:「氧化;

水解;

中和;

还原;

吸附」

46、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可分为

A:五级消费者

B:一级消费者

C:四级消费者

D:三级消费者

E:二级消费者

正确答案:「一级消费者;

二级消费者」

47、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四大要素之间进行着广泛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

A:循环

B:传递

C:流动

D:消耗

E:交换

正确答案:「循环;

传递;

流动;

交换」

48、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流入水体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

A:碘

B:磷

C:氟

D:砷

E:氮

正确答案:「磷;

氮」

第二章单元测试

1、二次污染物是

A:NO

B:H2S

C:CO

D:SO2

E:PAN

正确答案:「PAN」

2、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管网末梢水的游离余氯不低于

A:0.05mg/L

B:0.04mg/L

C:0.01mg/L

D:0.02mg/L

E:0.03mg/L

正确答案:「0.05mg/L」

3、室内空气中的氧最可能来自

A:建筑材料

B:燃料燃烧

C:烹调油烟

D:吸烟

E:室外污染

正确答案:「建筑材料」

4、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总大肠菌群不超过

A:100个/ml

B:100个/L

C:0个/100ml

D:3个/L

E:3个/100ml

正确答案:「0个/100ml」

5、具有抗佝倭病作用的紫外线是

A:A段

B:A段和B段

C:C段

D:B段和C段

E:B段

正确答案:「B段」

6、黑脚病是由于长期饮用的水中含有

A:高碘

B:高砷

C:高氟

D:低碘

E:高汞

正确答案:「高砷」

7、集中式给水水源选择的几个原则之中不包括

A:水量充足

B:便于防护

C:水质良好

D:靠近居住区

E:技术和经济上合理

正确答案:「靠近居住区」

8、对机体具有红斑作用的紫外线是

A:B段

B:B段和C段

C:A段

D:C段

E:A段和B段

正确答案:「B段」

9、对水源水进行混凝沉淀的主要目的是

A:调节水温

B:杀灭病原菌

C:降低水的浑浊度

D:除去有毒物质

E:调节水的PH值

正确答案:「降低水的浑浊度」

10、可使Hb变为高铁血红蛋白的大气污染物为

A:CO

B:TSP

C:SO

D:NOx

E:O3

正确答案:「NOx」

11、引起痛痛病的化学物质是

A:Cd

B:Cr

C:Ph

D:F

E:Hg

正确答案:「Cd」

12、我国2001年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规定PH值的范围为

A:7.5~9.5

B:4.5~8.5

C:5.5~7.5

D:6.0~8.0

E:6.5~8.5

正确答案:「6.5~8.5」

13、地方性氟中毒发病明显增加一般在

A:16岁以后

B:6岁以后

C:26岁以后

D:46岁以后

E:36岁以后

正确答案:「16岁以后」

14、具有杀菌作用的紫外线波长是

A:275nm~320nm

B:200nm~275nm

C:400nm~500nm

D:300nm~400nm

E:320nm~400nm

正确答案:「200nm~275nm」

15、地方性砷中毒可能发生何种症状

A:心脏肥大

B:皮肤色素沉着和过度角化

C:骨质疏松

D:恶心呕吐、全身不适

E:全身皮肤症痒

正确答案:「皮肤色素沉着和过度角化」

16、慢性钢中毒主要影响

A:甲状腺

B:心脏

C:神经

D:肝脏

E:肾脏

正确答案:「肾脏」

17、集中式给水河流取水点,规定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防护带范围包括

A:

上游1000m至下游1000m

B:

上游1000m至下游100m

C:

上游50m至下游100m

D:

上游500m,下游100m

E:

上游100m至下游1000m

正确答案:「

上游1000m至下游100m

18、室内空气中氧的健康危害是

A:非特异效应

B:致敏

C:中毒

D:致癌

E:免疫抑制

正确答案:「致癌」

19、下列哪项不是生活饮用水检验的指标

A:细菌学指标

B:感观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C:放射性指标

D:流行病学指标

E:毒理学指标

正确答案:「流行病学指标」

20、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规定总硬度(以CaCO3mg/L计)不超过

A:250mg/L

B:400mg/L

C:450mg/L

D:500mg/L

E:350mg/L

正确答案:「450mg/L」

21、痛痛病患者的尿中可检出含量增多的物质之中不包括

A:氨基酸

B:钙

C:低分子蛋白

D:管型

E:糖

正确答案:「管型」

22、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混凝剂

A:石灰

B:三氯化铁

C:硫酸铝

D:聚合氯化铝

E:明矾

正确答案:「石灰」

23、不属于饮用水净化原理的是

A:筛除和沉淀作用

B:吸附架桥

C:接触凝聚

D:电荷中和

E:离子交换

正确答案:「离子交换」

24、PM2.5对人体的主要作用部位是

A:食管

B:呼吸道深部的细支气管和肺泡

C:眼结膜

D:皮肤

正确答案:「呼吸道深部的细支气管和肺泡」

25、产生温室效应的物质主要是指

A:N2O

B:CO2

C:O3

D:NOx

E:CO

正确答案:「CO2」

26、过氧乙酸硝酸酯是

A:光化学氧化剂

B: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

C:强还原剂

D: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剂

E:空气消毒剂

正确答案:「光化学氧化剂」

27、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是

A:PAN

B:臭氧

C:过氧化物

D:甲醛

E:丙烯醛

正确答案:「臭氧」

28、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为

A:5μm~15μm

B:1μm~5μm

C:>5μm

D:<10μm

E:0.1μm~4μm

正确答案:「<10μm」

29、1955年至1956年,在印度新德里曾由于集中式给水水源受生活污水污染,引起了下列哪种疾病的大流行

A:霍乱

B:戊型肝炎

C:乙型肝炎

D:痢疾

E:甲型肝炎

正确答案:「戊型肝炎」

30、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元素是

A:N、Cu

B:P、N

C:Ca、Mg

D:P、Pb

E:As、Zn

正确答案:「P、N」

31、光化学烟雾引起的主要症状是

A:支气管哮喘

B:肺癌发病率增高

C: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D: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患

E:血液COHb升高

正确答案:「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32、水体受到生物性污染后,不会引起哪种疾病的传播和流

剩余章节答案付费后可长期查看

如无法购买,请复制网址,换浏览器打开

做题有答案,效率提高!

使用过程中有疑问联系QQ55089918

电大答案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当前文章名称

手机号用于查询订单,请认真核对

支付宝
立即支付

请输入手机号或商家订单号

商家订单号在哪里?点此了解

你输入的数据有误,请确认!

如已购买,但查不到

可联系客服QQ 55089918 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