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单元测试
1:以下关于人类社会的4次传播革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第一次传播革命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B:第二次传播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
C:第三次传播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
D:第四次传播革命是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正确答案:第三次传播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
2:网络时代的普通公民的传播权利正在上升为影响更大更广,更有社会干预能力的传播权利,将成为一种社会力量。()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包括()
A:新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B:社会关系洗牌,重构行动中心
C: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
D:其他选项皆是
正确答案:其他选项皆是
4:依托于网络的“公共舆论中心”,是自媒体独自构建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在传统媒体转型时代,传统媒体需要做到()
A:在新媒体时代,必须深刻的理解新媒体传播的特性。
B:充分重视新媒体传播地位,积极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融合的模式。
C:提供具有跨平台性、融合性、创新型的新闻产品。
D:重新获得网络融合、终端融合、内容融合的新优势。
正确答案:在新媒体时代,必须深刻的理解新媒体传播的特性。
充分重视新媒体传播地位,积极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融合的模式。
提供具有跨平台性、融合性、创新型的新闻产品。
重新获得网络融合、终端融合、内容融合的新优势。
第二章单元测试
1:新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
A:数字化是新媒体的显著技术特征
B: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
C:超时空是新媒体的外部效果特征
D:其他选项皆是
正确答案:其他选项皆是
2:数字化的新媒体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之间的壁垒,使得同一内容具有了多介质传播的可能,大大增强了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联性,传播呈现出立体化全景式的特点,媒介融合因而得以实现。()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以下关于新媒体超时空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超时空是新媒体的内部效果特征
B:新媒体具有传播上的快捷性和时间上的自由性,能够轻易做到即时传播。
C:新媒体利用全球互联的网络系统和通信卫星技术,突破了地理区域的局限,具有传播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
D:两会中受众通过“屏对屏”的方式了解两会正是新媒体超时空性的体现。
正确答案:超时空是新媒体的内部效果特征
4:新媒体可以利用全球互联网网络系统和通信卫星技术,突破大量地理区域的局限,那么具有一个传播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5:5G技术下中国传媒业新生态的基本表现包括()
A:媒介系统内部形态的多元共生。
B:多元化媒体的存在意味着传媒新体制将以混合所有制为标志。
C:新闻生产与分发系统重构并形成新格局。
D:用户的重新定义。
正确答案:媒介系统内部形态的多元共生。
多元化媒体的存在意味着传媒新体制将以混合所有制为标志。
新闻生产与分发系统重构并形成新格局。
用户的重新定义。
第三章单元测试
1:新媒体对用户的改变主要体现在()。
A:将“受众”改造成了“用户”。
B:重塑大众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
C:互联网阅读逐渐普及。
D:用户更习惯使用移动终端获取信息。
正确答案:将“受众”改造成了“用户”。
重塑大众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
互联网阅读逐渐普及。
用户更习惯使用移动终端获取信息。
2:机构媒体具有两大特点,其一,任何个人均可利用互联网的多种功能,如通过建立个人网站、博客、播客、邮件列表报刊、多媒体网络报刊等,犹如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媒体;其二,通过建立大型网络传播平台,让众多的人参与其中进行新闻或信息传播。()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3:我国在国际舆论场上还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了关于在国际舆论场上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主要包括()
A: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B: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C: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D:其他选项皆是
正确答案: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4: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影响到舆论场,则体现为社会矛盾,成了网络舆情的高压区。()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5:锻造主流媒体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
A:主管部门给予媒体必要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B:给予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充分信任
C:坚持主流媒体的差异化发展
D:其他选项皆是
正确答案:其他选项皆是
第四章单元测试
1:简单来说,舆论就是公众意见,是社会心理的反映。()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网络舆论”就是公众以为载体,针对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意见或态度。()。
A:新闻媒体
B:网络平台
C:公共场所
D:公共论坛
正确答案:网络平台
3:影响网络舆论的重要因素有()。
A:好事的个人
B:互动交往的主体人群
C:话语空间的开放度
D:社会环境和氛围
正确答案:互动交往的主体人群
话语空间的开放度
社会环境和氛围
4:公众散布谣言流言是表达权的体现。()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针对网络谣言,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
A:不信谣,不传谣
B:姑且信之
C:多方求证,尽少转发
D:掌握依据,坚决辟谣
正确答案:不信谣,不传谣
多方求证,尽少转发
掌握依据,坚决辟谣
第五章单元测试
1:直播带货的“网红”也是一种KOL(关键意见领袖)()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网络空间中的社会资本也被称为网络社会资本,包括两类()。
A:自致因素
B:技术因素
C:先赋因素
D:经济因素
正确答案:自致因素
先赋因素
3:网络意见领袖的群体互动,主要有三种模式包括()。
A:协商模式
B:认同模式
C:冲突模式
D:质疑模式
正确答案:协商模式
认同模式
质疑模式
4:新意见领袖与传统意见领袖的动力机制相同,网络把关的机制也一样。()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当前新意见领袖群体出现了一些新动向,不包括()。
A:商业化
B:职业化
C:大众化
D:群体化
正确答案:大众化
第六章单元测试
1:网络流行文化的独特式样有()。()
A:网络语言
B:网络文艺
C:网络恶搞
D:网络模仿
正确答案:网络语言
网络文艺
网络恶搞
网络模仿
2:《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是较早的热门网络原创歌曲。()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3:中国亚文化的特征体现为()。()
A:高年龄层次逐渐学习模仿低廉年龄层次
B:模糊性
C:实用性
D:虚拟性
正确答案:高年龄层次逐渐学习模仿低廉年龄层次
模糊性
虚拟性
4:网络亚文化现象等同于网络亚文化。()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互联网时代的亚文化影响有()。()
A:形成文化区分
B:小众群体浮出水面
C:大众文化对亚文化的消费
D:对抗主流文化
正确答案:形成文化区分
小众群体浮出水面
大众文化对亚文化的消费
第七章单元测试
1:《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于()。
A:2015年
B:2016年
C:2017年
D:2018年
正确答案:2016年
2: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用以描述在线音乐曲目的销售现象。
A:二八定律
B:长尾理论
C:黑天鹅效应
D:马太效应
正确答案:长尾理论
3:Web2.0时代消费者的变化包括()。
A:规模化
B:碎片化
C:圈层化
D:自动化
正确答案:碎片化
圈层化
4: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和媒介的接触点包括以下哪些终端设备()。
A:手机
B:平板电脑
C:户外LED屏幕
D:车载电视
正确答案:手机
平板电脑
户外LED屏幕
车载电视
5:Web2.0时代,原先的大众营销转向分众营销。()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八章单元测试
1:美国媒介素养研究者詹姆斯·波特指出,媒介素养的三大重要基石是()。
A:个人定位
B:知识结构
C:技能
D:目标
正确答案:个人定位
知识结构
技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为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而制定的法律。请问该法律自何时开始施行?()。
A:2016年11月7日
B:2017年6月1日
C:2017年8月25日
D:2017年10月1日
正确答案:2017年6月1日
3:以下哪些属于劣质有害信息?()。
A:虚假信息
B:垃圾信息
C:淫秽色情信息
D:宣言危及国家安全与国家秘密的信息
正确答案:虚假信息
垃圾信息
淫秽色情信息
宣言危及国家安全与国家秘密的信息
4:网络媒介素养区别于传统媒介素养的方面包括()。
A:对信息内容的消费能力
B:对信息内容的生产能力
C:对信息内容的理解能力
D: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往能力与参与能力
正确答案:对信息内容的生产能力
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往能力与参与能力
5:新加坡的互联网管理模式以政府指导行业自律模式为主。()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