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单元测试
1、从认识论角度,法学可分为()。
A:国内法学和国际法学
B: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C: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
D:立法学和法解释学
正确答案: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2、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的观点去分析社会现象的法学方法是()。
A:阶级分析方法
B:价值分析方法
C:比较分析方法
D:语义分析方法
正确答案:阶级分析方法
3、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叫做()。
A:法律体系
B:法学体系
C:法学课程体系
D:法学专业体系
正确答案:法学体系
4、历史法学派是19世纪兴起的一个法学派别,该学派主张()。
A:法是一种历史现象,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B:法象语言、风俗、政制一样,是随着民族的成长而成长的
C: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
D:法是在所有的人中确立的,并得到全人类平等遵守的自然理性
正确答案:法象语言、风俗、政制一样,是随着民族的成长而成长的
5、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其他派别法学的根本区别。()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二章单元测试
1、法理学是法学的()。
A: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具体理论
D:方法论
正确答案: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根据这段话所表达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其他派别法学的根本区别
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
C:在任何社会,利益需要实际上都是法律内容的决定性因素
D:特定时空下的特定国家的法律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正确答案:特定时空下的特定国家的法律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3、下列哪种说法说正确的?()
A:法理学指导各个部门法学的发展
B:法理学的基本原理需要广泛地得到部门法学的支持与佐证
C:法理学中的法理同部门法中的法理互相依托
D:法理观点应当在法律实践中得到说明
正确答案:法理学指导各个部门法学的发展
法理学的基本原理需要广泛地得到部门法学的支持与佐证
法理学中的法理同部门法中的法理互相依托
法理观点应当在法律实践中得到说明
4、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代表著作有()
A:《论法的精神》
B:《社会契约论》
C:《利维坦》
D:《战争与和平法》
正确答案:《论法的精神》
《社会契约论》
《利维坦》
《战争与和平法》
5、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认为,法律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资源有限与人的欲求无限之间的矛盾。()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三章单元测试
1、下列选项中,关于法的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是人类自由意志的体现
B:法是规则体系,其效力来源于规则体系的内部
C: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就是整个社会的共同意志
D:法是由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殊形式的社会规范
正确答案:法是由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殊形式的社会规范
2、下列选项中,关于法的本质的观点,正确的是()。
A:法在本质上社会全体成员意志的体现
B:法既执行政治统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际环境等条件
D:法是多数人意志的反映,不应该受到客观规律的影响
正确答案:法既执行政治统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
3、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历史上的一切法的规定都是明确、肯定的
B: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
C: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也可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
D: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
正确答案: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也可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
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
4、法律具有保障自己得以实现的力量。()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5、法律具有程序性,这是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四章单元测试
1、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危害国家安全罪、伪造国家货币罪等,适用我国刑法。这一规定的适用效力上采用的是()。
A:保护主义原则
B:属地主义原则
C:属人主义原则
D:血统主义原则
正确答案:属人主义原则
2、我国对法律有无溯及力问题,采取()原则。
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正确答案:从旧兼从轻原则
3、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
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
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
正确答案: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4、在我国,对法律渊源的理解,一般是指下列哪一个选项?()
A:法律的文件渊源
B:法律的形式渊源
C:法律的历史渊源
D:法律的本质渊源
正确答案:法律的形式渊源
5、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主要为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但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包括在内?()
A:浙江省的地方性法规
B:深圳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
C:文化部的规章
D: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判例
正确答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判例
第五章单元测试
1、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称之为()。。
A:法规体系
B:立法体系
C:法律部门(部门法)
D:法律体系
正确答案:法律部门(部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A: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B:从属于宪法部门
C:从属于民法法律部门
D:从属于行政法法律部门
正确答案:从属于行政法法律部门
3、在法学上,一般认为,划分部门法的主要依据是()。
A:法律调整的范围
B: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C:法律规范的数量
D:法律调整的后果
正确答案: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4、调整国家与普通个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是()。
A:根本法
B:成文法
C:公法
D:一般法
正确答案:公法
5、关于法的渊源和法律部门,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A: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B:行政法部门就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构成的
C:国际公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D: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正确答案: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第六章单元测试
1、根据法律效力的强弱程序,法律规则可分为()。
A:确定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B:委托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D: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正确答案: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2、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
A:法律规范的形式
B:它由什么机关制定
C:它由哪些部分构成
D:构成它的经济基础
正确答案:它由哪些部分构成
3、有“可以这样行为”的模式的法律规范,为()。
A:授权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命令性规范
D:强行性规范
正确答案:授权性规范
4、凡规范未规定行为规则而规定参照、援用其他法律条文或其他法规,这种规范是()。
A:确定性规范
B:任意性规范
C:委托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
正确答案:准用性规范
5、“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这属于()。
A:命令性规范
B:任意性规范
C:强制性规范
D:强行性规范
正确答案:强行性规范
第七章单元测试
1、每个公民自出生到死亡都享有权利的能力或资格,在法学上称为()。
A:人身权
B:财产权
C:权利能力
D:行为能力
正确答案:权利能力
2、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按照我国法律规定称为()。
A:限制行为能力人
B:无行为能力人
C:有行为能力人
D:法人
正确答案:限制行为能力人
3、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有互相扶助的义务”。这一规定所包含的义务属于()
A:对世义务
B:特殊义务
C:救济义务
D:基本义务
正确答案:特殊义务
4、肖像权属于法律关系客体中的()。
A:作为
B:不作为
C:精神财富
D:物质财富
正确答案:精神财富
5、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积极义务的范畴?()
A:子女赡养父母
B:严禁刑讯逼供
C:公民依法纳税
D:紧急避险
正确答案:子女赡养父母
公民依法纳税
第八章单元测试
1、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A: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
B:该行为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过错
C:该行为由具有责任能力的主体作出
D:该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
正确答案: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
2、违法行为的构成一般必须有行为人主观上的()。
A:故意
B:过失
C:故意或过失
D:故意和过失
正确答案:故意或过失
3、法律行为这个概念的创造者是()。
A:马克思
B:黑格尔
C:萨维尼
D:胡果
正确答案:胡果
4、法律行为的外在方面包括()。
A:行为
B:手段
C:结果
D:目的
正确答案:行为
手段
结果
5、积极行为,又称“作为”,指以积极、主动的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九章单元测试
1、甲、乙双方签订了货物买卖合同,由甲方向乙方提供货物。后经甲方同意乙方将该合同中的权利、义务转让给丙。这样,法律关系的()就发生发变更。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主体、客体
正确答案:主体
2、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
A:法律事实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内容
D:法律关系
正确答案:法律关系客体
3、下列哪一选项的表述没有正确地说明“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合法的社会关系”?()
A:没有法律规范就没有法律关系
B: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形态
C: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身
D: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法关系
正确答案: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身
4、下列各项属于法律事件的法律事实有()。
A:人的死亡
B:甲和乙签订了一份合同
C:甲借给乙一万元钱
D:甲违章开车,撞死一路人
正确答案:人的死亡
5、能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大致上包括()。
A:违法行为
B:合法行为
C:法院判决书
D:人的出生
正确答案:违法行为
合法行为
法院判决书
人的出生
第十章单元测试
1、违法行为的发生不是由行为者的自由意志,而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因而只能根据行为人行为的环境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来确定法律责任的有无和重轻。此种观点属于下列选项中的哪一种理论?()
A:规范责任论
B:历史责任论
C:环境责任论
D:社会责任论
正确答案:社会责任论
2、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法律责任?()
A:保安员曲某收5元自行车停车费,并不给收据
B:姜某向报社写信揭露某记录片造假,报社没有刊登
C:冯某经公共汽车售票员提醒后仍不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小孩被拥挤受伤
D:塑胶五金厂要求工人一天至少工作15小时,加班费为每小时1.5元
正确答案:塑胶五金厂要求工人一天至少工作15小时,加班费为每小时1.5元
3、张某过马路闯红灯,司机李某开车躲闪不及将张某撞伤,法院查明李某没有违章,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判李某承担10%的赔偿责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道路交通安全法》属于正式的法的渊源
B:违法行为并非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唯一根源
C:如果李某自愿支付
如无法购买,请复制网址,换浏览器打开
做题有答案,效率提高!使用过程中有疑问联系QQ55089918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