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单元测试
1、问题:人类学会使用(),就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
A:火
B:烘烤
C:取暖
D:冶炼
正确答案:火
2、问题: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三句话来解释。
甲:木头温度升高。
乙: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
丙:钻木时克服摩擦做功。
这三句话正确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丙甲乙
C:乙丙甲
D:甲丙乙
正确答案:丙甲乙
3、问题:
以下人类文明活动与化学无关的是()。
A:钻木取火
B:烧制陶器
C:晾晒衣服
D:冶炼铁器
正确答案:晾晒衣服
4、问题:①电解水②利用太阳能分解水③使用高效催化剂分解水④水煤气法:C+H2O(气)高温CO+H2⑤热裂法:CH4高温2H2+C
以上获取氢气的途径中,从绿色能源的角度看,较有发展前途的是()
A:②③
B: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正确答案:②③
5、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化学却时常扮演着一个负面的角色,以下哪些是化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A:环境污染
B:臭氧空洞
C:温室效应
D: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环境污染
臭氧空洞
温室效应
食物中毒
6、问题:以下哪些是化学变化()。
A:纸张燃烧
B:石蜡熔化
C:钢铁生锈
D:瓷碗破碎
正确答案:纸张燃烧
钢铁生锈
7、问题:以下对化学方法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化学方法论是从化学研究方法、一般学习方法中分化出来,是学习方法论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
B:化学方法论是探索化学研究艺术的论述,是关于化学科学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
C:化学方法论是以发展的观点考察了化学方法的演进与化学科学发展的关联,说明化学的发展史也是化学方法发展的历史。
D:化学方法论在内容上精彩地体现化学历史发展与化学逻辑发展的统一。
正确答案:化学方法论是从化学研究方法、一般学习方法中分化出来,是学习方法论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
化学方法论是探索化学研究艺术的论述,是关于化学科学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
化学方法论是以发展的观点考察了化学方法的演进与化学科学发展的关联,说明化学的发展史也是化学方法发展的历史。
化学方法论在内容上精彩地体现化学历史发展与化学逻辑发展的统一。
8、问题:以下生产活动与化学的发展有密切相关的是()
A:金属冶炼
B:酿造
C:火药
D:药物
正确答案:金属冶炼
酿造
火药
药物
9、问题:化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有()
A:研究化学科学认识的逻辑结构和活动次序,揭示化学科学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和每一环节的作用、特点及其所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B:研究化学科学中常用的一般方法,揭示它们的客观基础、适用范围、运用技巧、全面认识它们的特点及其规律性;
C:具体研讨化学史上和近现代著名化学家的研究方法,着重分析化学化工史上的重大突破和有代表性的案例,揭示其方法论意义;
D:研究新兴学科、新兴技术对化学研究的重大影响,并探讨其深远的方法论意义。
正确答案:研究化学科学认识的逻辑结构和活动次序,揭示化学科学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和每一环节的作用、特点及其所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研究化学科学中常用的一般方法,揭示它们的客观基础、适用范围、运用技巧、全面认识它们的特点及其规律性;
具体研讨化学史上和近现代著名化学家的研究方法,着重分析化学化工史上的重大突破和有代表性的案例,揭示其方法论意义;
研究新兴学科、新兴技术对化学研究的重大影响,并探讨其深远的方法论意义。
10、问题:化学方法是化学家认识化学运动规律的工具或手段,它担负着化学发现和建立、检验、运用以及发展。()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二章单元测试
1、问题:绿色化学的经典定义为()。
A:绿色化学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或环境有危害的原料、产物、副产物、溶剂和试剂等的使用或产生
B:利用一系列原理来降低或消除在化学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应用中危害物质的使用或产生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
C: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危害的物质的使用和产生的化学产品和过程
D:发明、设计和应用能降低或消除危害物质的使用和产生的化学产品和过程
正确答案:发明、设计和应用能降低或消除危害物质的使用和产生的化学产品和过程
2、问题:2013年召开的诺贝尔奖得主演讲大会,会议主题是()。
A:绿色化学
B:污染防治
C:可持续发展
D:环境保护
正确答案:绿色化学
3、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于()年提出的。
A:1990
B:1994
C:1995
D:1998
正确答案:1994
4、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包括()。
A:加强“三废”治理与废物综合利用
B:节约资源
C:保护环境
D:科教兴国
正确答案:科教兴国
5、问题:下列概念中由美国环保局提出的是()。
A:废物最小化
B:污染预防
C:绿色化学
D:可持续发展
正确答案:废物最小化
污染预防
6、问题:下列属于英国目前关于绿色化学方面奖项的是()。
A:绿色化学优胜奖
B: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
C:绿色化学技术奖
D:AstraZeneca绿色化学和工程奖
正确答案:绿色化学优胜奖
绿色化学技术奖
AstraZeneca绿色化学和工程奖
7、问题:下列报告出自于1997年香山会议的是()。
A:友好工艺——有机化学中的一个最新突破
B: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科学技术的挑战
C: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生产中的绿色化学与技术
D:绿色化学与技术:冶金和无机化工的挑战与机遇
正确答案: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科学技术的挑战
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生产中的绿色化学与技术
绿色化学与技术:冶金和无机化工的挑战与机遇
8、问题:下列哪些书属于“绿色化学化工从书”()。
A:《绿色化学的评估准则》
B:《原子经济性反应》
C:《绿色有机催化》
D:《绿色氧化与还原》
正确答案:《绿色化学的评估准则》
《原子经济性反应》
《绿色有机催化》
《绿色氧化与还原》
9、问题: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开启了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进程。()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10、问题:1990年,美国《污染预防条例》中第一次出现了“绿色化学”一词。()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11、问题: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是由总统布什设立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12、问题:Anastas被誉为“绿色化学之父”。()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13、问题:1997年北京举办的香山会议以绿色化学为主题,以“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科学的挑战——绿色化学”为主要议题。()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三章单元测试
1、问题:目前人类使用的三大能源是()。
A:石油,煤炭,天然气
B:石油,煤炭,生物质能
C:石油,煤炭,核能
D:石油,太阳能,核能
正确答案:石油,煤炭,天然气
2、问题:相对于传统表面活性剂,绿色表面活性剂的优点是()。
A:用再生资源作原料
B:对人体刺激小
C:易生物降解
D:亲油性能强
正确答案:用再生资源作原料
对人体刺激小
易生物降解
3、问题:未来最大的生物资源是利用植物中的()。
A:蛋白质
B:淀粉
C:几丁质
D:纤维素
正确答案:纤维素
4、问题:以下选项中属于生物质特点的是()。
A:可再生性
B:低污染性
C:广泛分布性
D:易于收集与储运
正确答案:可再生性
低污染性
广泛分布性
5、问题:下列可生物降解的官能团有()。
A:卤代烃
B:支链物质
C:多环物质
D:直链烷基
正确答案:直链烷基
6、问题:广义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有哪些()。
A: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
B:光降解高分子材料
C:混合降解高分子材料
D:传统高分子材料
正确答案: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
光降解高分子材料
混合降解高分子材料
7、问题:绿色催化剂不包括()。
A:液体催化剂
B:分子筛催化剂
C:杂多酸催化剂
D:酶催化剂
正确答案:液体催化剂
8、问题: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且其本身在使用中不被消耗
B:用催化剂可以提高目标产物的选择性
C:同样的原料,采用不同的催化剂可以得到同样的反应产物
D:选择性催化可实现反应程度、反应位置及立体结构方面的控制
正确答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且其本身在使用中不被消耗
用催化剂可以提高目标产物的选择性
选择性催化可实现反应程度、反应位置及立体结构方面的控制
9、问题:以下哪项不包括在线分析技术的优点()。
A:在线红外光谱、在线核磁共振技术、在线质谱等均得到较大的发展和进步
B:在具体实验过程中,通过在线分析手段,可以有效跟踪反应进行的程度
C:多项在线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基础研究领城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D:处于初级阶段,使用成本比较高。
正确答案:处于初级阶段,使用成本比较高。
10、问题:以下关于过程分析技术(PAT)的分析,正确的是()。
A:是一种新兴的分析技术手段,使用一系列的工具,设计、分析及控制生产过程,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过程的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
B:PAT方法依据生产过程中的周期性检测,关键质量参数的控制,使生产稳定、优化,以达到提高质量、节省能源、降低能耗的目的。
C:PAT工具使用在线分析进行实时的在线测量,能确保反应在指定范围在进行,也就确保了过程安全。
D:PAT工具的使用能使取样最小化,使工人的危害暴露也最小化,防止与毒性物质接触的事故发生。
正确答案:是一种新兴的分析技术手段,使用一系列的工具,设计、分析及控制生产过程,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过程的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
PAT方法依据生产过程中的周期性检测,关键质量参数的控制,使生产稳定、优化,以达到提高质量、节省能源、降低能耗的目的。
PAT工具使用在线分析进行实时的在线测量,能确保反应在指定范围在进行,也就确保了过程安全。
PAT工具的使用能使取样最小化,使工人的危害暴露也最小化,防止与毒性物质接触的事故发生。
第四章单元测试
1、问题:以下不属于金属有机化学催化反应特点的是()
A:高选择性
B:原子经济性
C:反应条件温和
D:低活性
正确答案:低活性
2、问题:()是生物技术的主导技术
A:基因工程
B:酶工程
C:细胞工程
D:发酵工程
正确答案:基因工程
3、问题:固液相无溶剂相转移催化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反应
A:阴离子
B:阳离子
C:分子
D:原子
正确答案:阴离子
4、问题: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指()
A:>2000Hz
B:>20000Hz
C:>200000Hz
D:>2000000Hz
正确答案:>20000Hz
5、问题:超声基本物理量频率(f)、波长(λ)和声速(c)三者之间的关系应是()
A:λ=1/2c•f
B:λ=c/f
C:c=1/2λ•f
D:c=2λ•f
正确答案:λ=c/f
6、问题:下列不属于膜污染的是?()
A:沉淀污染
B:吸附污染
C:生物污染
D:化学污染
正确答案:化学污染
7、问题:废水治理原则及处理方法的选择,废水治理一般原则不包括()
A:合理规划与布局——控制污染源头
B:改进生产工艺,进行绿色化的清洁生产——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C:优化治理技术——提高经济效益
D:直接排入河流——节省投资成本
正确答案:直接排入河流——节省投资成本
8、问题:废水处理方法不包括()
A:物理处理法
B:化学处理法
C:生物处理法
D:回收利用法
正确答案:回收利用法
9、问题: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有()
A:鎓盐
B:冠醚
C:杂多酸
D:开链聚乙二醇
正确答案:鎓盐
冠醚
开链聚乙二醇
10、问题:酶催化的突出优点()
A:高效催化性
B:高度专一性
C:温和型
D:活性可调节性
正确答案:高效催化性
高度专一性
温和型
活性可调节性
11、问题:细胞工程包括()
A:细胞融合技术
B:单克隆抗体技术
C:动植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技术
D:植物细胞培养快速繁殖技术
正确答案:细胞融合技术
单克隆抗体技术
动植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技术
植物细胞培养快速繁殖技术
12、问题:微波在无机合成方面主要用于()
A:烧结
B:燃烧合成
C:酯化反应
D:水热合成
正确答案:烧结
燃烧合成
酯化反应
13、问题:
利用微波辐射相转移催化方法,有机物的有些烷基化相转移反应甚至可以在干态进行,主要有()
A:O-烷基化
B:C-烷基化
C:N-烷基化
D:全部都对
正确答案:O-烷基化
C-烷基化
N-烷基化
14、问题:在均相反应中超声反应现象有:()
A:超声波引起的微泡爆裂时所产生的机械效应
B:微泡爆裂时产生的高能环境(高温、高压)
C:微泡爆裂时从溶剂或反应试剂产生活性物质,如离子和自由基存在竞争,则有可能产生不同的产物
D:超声波对溶剂本身结构有破坏作用。这些效应单一或共同作用的影响,使得反应体系的反应性能大大增强
正确答案:超声波引起的微泡爆裂时所产生的机械效应
微泡爆裂时产生的高能环境(高温、高压)
微泡爆裂时从溶剂或反应试剂产生活性物质,如离子和自由基存在竞争,则有可能产生不同的产物
超声波对溶剂本身结构有破坏作用。这些效应单一或共同作用的影响,使得反应体系的反应性能大大增强
15、问题:超声波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包括:()
A:超声波法干燥
B:超声波法萃取
C:超声波均化
D:超声波在微泡制备中的应用
正确答案:超声波法干燥
超声波法萃取
超声波均化
超声波在微泡制备中的应用
16、问题:膜技术的优点有哪些?()
A:高效,简单实用
B:集成度高,占地少
C:应用范围广
D:附加值高
正确答案:高效,简单实用
集成度高,占地少
应用范围广
附加值高
17、问题:影响膜分离性能的因素一般有哪些()。
A:膜材料、膜工艺
B:操作条件——压力、时间、料液流速
C:物料性质——分子量,离子浓度,pH
D:膜组件形式
正确答案:膜材料、膜工艺
操作条件——压力、时间、料液流速
物料性质——分子量,离子浓度,pH
膜组件形式
第五章单元测试
1、问题:就肥效而言()。
A:氮肥>钾肥>磷肥
B:氮肥>磷肥>钾肥
C:钾肥>氮肥>磷肥
D:磷肥>钾肥>氮肥
正确答案:氮肥>磷肥>钾肥
2、问题:
在我国农业增产中起的作用最大的是()。
A:氮肥
B:钾肥
C:磷肥
D:全部都是
正确答案:氮肥
3、问题:
绿色化肥应从何时制止污染()。
A:源头
B:末端
C:作用于农产品时
D:全部都对
正确答案:源头
4、问题:
绿色化肥在合成过程中应遵循“原子经济”是指()
A:化肥所有原子都应进入农产品
B:尽量使参加过程的原子都进入最终产物
C:化肥所有原子不会进入土壤、水源、空气中
D:全部都对
正确答案:尽量使参加过程的原子都进入最终产物
5、问题:
以下在尿素中加入可明显提高肥效,延长尿素氮在土壤中的保留时间的是()
A:腐植酸或硝基腐植酸
B:硫酸钾
C:磷酸二氢铵
D:全部都对
正确答案:腐植酸或硝基腐植酸
6、问题:化肥会对造成的危害()
A:长期食用可能会食物中毒
B:使土地出现盐碱化现象
C: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D:对臭氧造成破坏
正确答案:长期食用可能会食物中毒
使土地出现盐碱化现象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对臭氧造成破坏
7、问题:氮肥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
A:对水体的硝酸盐的非点源污染
B:在农产品内部残留,食用后造成食物中毒
C:氧化亚氮气体对大气的污染
D:土地盐碱化
正确答案:对水体的硝酸盐的非点源污染
在农产品内部残留,食用后造成食物中毒
氧化亚氮气体对大气的污染
土地盐碱化
8、问题:影响控释肥养分释放速率的因素有()
A:膜的厚度
B:环境温度
C:水分
D:添加剂
正确答案:膜的厚度
环境温度
9、问题:腐植有机物与尿素的相互作用可()
A:提高土壤肥力
B:改善有机–无机肥料的农化性质
C:具有缓冲土壤酸度的作用,有利于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收
D:延长尿素氮在土壤中的保留时间
正确答案:提高土壤肥力
改善有机–无机肥料的农化性质
具有缓冲土壤酸度的作用,有利于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收
延长尿素氮在土壤中的保留时间
10、问题:绿色化肥和化肥工业主要研究的问题有()。
A:从化肥工业的源头上制止污染,而不是在末端处理。对制造磷肥的磷矿来说,应将磷矿中对环境有害的物质预先处理。
B:合成的方法应具有“原子经济性”,即尽量使参加过程的原子都进入最终产物。
C:在合成方法中尽量不使用和不产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毒有害的物质。
D:设计具有高效率和效益、低环境污染的新型化肥。这需要大力开发适应土壤营养差异、植物生长需肥规律的各种专用肥系列产品,以满足人类绿色食品的需要。
正确答案:从化肥工业的源头上制止污染,而不是在末端处理。对制造磷肥的磷矿来说,应将磷矿中对环境有害的物质预先处理。
合成的方法应具有“原子经济性”,即尽量使参加过程的原子都进入最终产物。
在合成方法中尽量不使用和不产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毒有害的物质。
设计具有高效率和效益、低环境污染的新型化肥。这需要大力开发适应土壤营养差异、植物生长需肥规律的各种专用肥系列产品,以满足人类绿色食品的需要。
第六章单元测试
1、问题:利用生物技术的方法,不仅能够优化工艺条件,降低反应条件难度,还可以节约能源和避免环境污染。()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问题:
以下何种是推动“绿色制药”不断发展的核心力量().
A:合成技术
B:分解技术
C:催化技术
D:全部都可以
正确答案:催化技术
3、问题:
BHC合成布洛芬工艺中羟化反应采用()催化剂。
A:对异丁基苯乙酮
B:PdCl2(PPh3)2
C:1-(4-异丁基苯基)丙醛
D:全部都可以
正确答案:PdCl2(PPh3)2
4、问题: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采用()为萃取介质。
A:
A.png
B:
B.png
C:
C.png
D:
D.png
正确答案:
B.png
5、问题:
由于溶剂法提取小檗碱时间长、收率低且操作繁杂,故常选用()。
A: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B:超声波提取法
C:水煎煮法
D:全部都可以
正确答案:超声波提取法
6、问题:
()做改性剂,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紫杉醇的提取,树皮中的紫杉醇大部分能被有效提取。
A:CO2
B:乙醇
C:在CO2中加人乙醇
D:全部都可以
正确答案:在CO2中加人乙醇
7、问题:以β-萘酚为起始原料,经甲醚化、Friedel-Crafts丙酰化、溴化、缩酮和水解氢化拆分制得萘普生合成工艺的特点是()
A:路线长
B:成本高
C:污染严重,反应中大量用到浓硫酸、氢氧化钠等,产生大量的废水污染环境
D:不符合原子经济
正确答案:路线长
成本高
污染严重,反应中大量用到浓硫酸、氢氧化钠等,产生大量的废水污染环境
8、问题:研究较多的绿色催化剂主要有()
A:纳米分子筛,纳米晶格氧复合氧化物
B:杂多酸,共扼固体超强酸
C:负载型过渡金属氮化物,碳化物
D:水溶性均相有机金属配合物
正确答案:纳米分子筛,纳米晶格氧复合氧化物
杂多酸,共扼固体超强酸
负载型过渡金属氮化物,碳化物
水溶性均相有机金属配合物
9、问题: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
A:重组DNA技术及其他转基因技术,即基因工程
B:细胞和原生质融合技术以及动植
如无法购买,请复制网址,换浏览器打开
做题有答案,效率提高!使用过程中有疑问联系QQ55089918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