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单元测试
1、问题:“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出自《论语》。
A:对
B:错
答案:【对】
2、问题:当代著名学者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
A:对
B:错
答案:【对】
3、问题:“儒学是什么?如果我们下一个字典式的定义,那就是孔子所开创的,以孔子的思想为核心,在历史上不断传承、发展的,有两千五百年之久的思想文化学术体系。这个体系既是思想,又是学术,也是文化。”是当代著名学者陈来先生的观点。
A:对
B:错
答案:【对】
4、问题:孔子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A:对
B:错
答案:【对】
5、问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
A:对
B:错
答案:【对】
6、问题:“爱人若爱其身。”出自《论语》。
A:对
B:错
答案:【错】
7、问题:“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出自《墨子》。
A:对
B:错
答案:【错】
8、问题:孟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A:对
B:错
答案:【错】
9、问题:墨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A:对
B:错
答案:【错】
10、问题:孔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A:对
B:错
答案:【错】
第二章单元测试
1、问题:孔子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A:对
B:错
答案:【对】
2、问题:孔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A:对
B:错
答案:【对】
3、问题:韩非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A:对
B:错
答案:【错】
4、问题:“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出自《论语》。
A:对
B:错
答案:【对】
5、问题:“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出自《荀子》。
A:对
B:错
答案:【错】
6、问题:“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出自《孟子》。
A:对
B:错
答案:【错】
7、问题:“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出自《论语》。
A:对
B:错
答案:【对】
8、问题:孔子说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A:对
B:错
答案:【对】
9、问题:“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出自《孟子》。
A:对
B:错
答案:【错】
10、问题:荀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A:对
B:错
答案:【错】
第三章单元测试
1、问题:老庄之道不只是指生成之根源,它也是人事价值的根源,天道与人道都统摄于形上之道。
A:对
B:错
答案:【对】
2、问题:老子主张“无为”,就是万事不管,万事不做的意思。
A:对
B:错
答案:【错】
3、问题:庄子说,“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这是否定了世界上事物之间的差别。
A:对
B:错
答案:【错】
4、问题:“内圣外王”是首先由庄子提出来的。
A:对
B:错
答案:【对】
5、问题:老子主张“绝仁弃义”,所以老子是反对伦理道德的。
A:对
B:错
答案:【错】
6、问题:老子把道具有的不主宰,不干涉万物生长的特质和开放性称为玄德。
A:对
B:错
答案:【对】
7、问题:老庄批判礼的形式化和礼相伪的情况,主张建立礼的实际内质,强调礼的忠信内涵和真情实感。
A:对
B:错
答案:【对】
8、问题:道家认为道周行而不殆,反者道之动,所以主张:
A:圣人之动静,必因于时,时则动,不时则静
B:动善时
C:以静制动
D:贵时主变
答案:【圣人之动静,必因于时,时则动,不时则静
动善时
贵时主变】
9、问题:以下哪些特点能说明老庄所说的“道”?
A:本根性
B:大化性
C:整全性
D:境界性
答案:【本根性
大化性
整全性
境界性】
10、问题:以下属于老子对理想的君主所应具备的素质的主张有:
A:以百姓心为心
B:慈和俭
C:无为
D:不敢为天下先
答案:【以百姓心为心
慈和俭
无为
不敢为天下先】
第四章单元测试
1、问题:老子说的“反者道之动”,“反”字可理解为“相反对立”、“返本复初”。
A:对
B:错
答案:【对】
2、问题:老子主张“利万物而不争”,可见“不争”,不是对于一切事、一切人的放弃。
A:对
B:错
答案:【对】
3、问题:“虚怀若谷”是道家形容具有“上德”之人的境界。
A:对
B:错
答案:【对】
4、问题:逍遥游代表了一种精神自由的境界,而不是放任自己为所欲为。
A:对
B:错
答案:【对】
5、问题:按照庄子的观点,御风而行的列子代表了人生最高的境界。
A:对
B:错
答案:【错】
6、问题:庄子认为,“通天地一气耳”,从“气”这个观念来观宇宙万物,视天地万物为一。
A:对
B:错
答案:【对】
7、问题: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说明一个人的志向越高远,所需要的积厚功夫就越多。
A:对
B:错
答案:【对】
8、问题:惠子与庄子关于葫芦的论辩说明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其作用和潜能。
A:对
B:错
答案:【对】
9、问题:老子认为执守事物对立面所产生的作用更胜于正面所显示的作用,所以主张:
A:守雌
B:取先
C:居下
D:争强
答案:【守雌
居下】
10、问题:以下符合庄子思想的主张是:
A:圣人无己
B:克己克欲
C:安时处顺
D:天人合一
答案:【圣人无己
安时处顺
天人合一】
第五章单元测试
1、问题:在东汉时期,用当时流行的老庄玄学来说明佛理,使佛教成为一种玄学化的佛教。
A:对
B:错
答案:【错】
2、问题:佛教主张对人生要“如实观”。
A:对
B:错
答案:【对】
3、问题:佛教认为,人生都是因缘果报的酬偿,而这又是由于人“业力”的作用。
A:对
B:错
答案:【对】
4、问题:佛教认为生命的理想境界,即苦的止息、寂灭的状态,就是解脱的状态,并把它称为“涅槃”。
A:对
B:错
答案:【对】
5、问题:佛教认为一切皆空,也就是什么都没有,否定一切的存在。
A:对
B:错
答案:【错】
6、问题:“佛陀”的意思是指:
A:神灵
B:至上神
C:觉悟者
D:教主
答案:【觉悟者】
7、问题:佛教中的“灭谛”是指:
A:人生的本质是苦
B:人生产生苦的原因
C:解脱的状态是什么
D:怎样达到解脱
答案:【解脱的状态是什么】
8、问题:佛教认为,宇宙和生命一切现象都是()而产生的。
A:无因而偶然
B:因缘和合
C:神灵创造
D:自然而然
答案:【因缘和合】
9、问题:佛教认为我们的生命是由五蕴的聚合而生起的现象。五蕴指的就是五种条件,包括:
A:色
B:受
C:想
D:识
E:意
F:行
答案:【色
受
想
识
行】
10、问题: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各具特色大乘佛教宗派,其中包括:
A:天台宗
B:净土宗
C:华严宗
D:禅宗
E:唯识宗
答案:【天台宗
净土宗
华严宗
禅宗
唯识宗】
第六章单元测试
1、问题:佛教认为,人生的活动其实是一个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的反复过程。
A:对
B:错
答案:【对】
2、问题:唯识宗的依他起性的“依他起”就是指依各种因缘而生起。
A:对
B:错
答案:【对】
3、问题:唯识宗认为遍计所执使人生活在错觉的影像中,活在被妄识处理过的世界。
如无法购买,请复制网址,换浏览器打开
做题有答案,效率提高!使用过程中有疑问联系QQ55089918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