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单元测试
1、刑法是关乎犯罪与刑罚,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在刑法理论中,狭义刑法特指()。
A:附属刑法
B:单行刑法
C:刑法典
D:刑法修正案
正确答案:【刑法典】
2、下列选项中,属于单行刑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
B:全国人常委会关于我国《刑法》第313条的解释
C:我国《票据法》第102条关于票据欺诈行为刑事责任的规定
D: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正确答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3、1997年3月刑法修订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几个单行刑法和几个刑法修正案?()
A:一个单行刑法和四个修正案
B:一个单行刑法和十一个修正案
C:两个单行刑法和四个修正案
D:两个单行刑法和十一个修正案
正确答案:【一个单行刑法和十一个修正案】
4、甲挪用公款炒股亏损无力归还,被检察机关以贪污罪起诉,人民法院依法认定甲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人民法院对本案罪名的变更实现了刑法的()。
A:行为规制机能
B:法益保护机能
C:人权保障机能
D:威慑机能
正确答案:【人权保障机能】
5、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构成犯罪。司法解释将其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这一解释属于下列何种解释?()
A:补正解释
B:当然解释
C:反对解释
D:缩小解释
正确答案:【缩小解释】
6、关于刑法用语的解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按照体系解释,刑法分则中的“买卖”一词,均指购买并卖出;单纯的购买或者出售,不属于“买卖”。
B:按照同类解释规则,对于刑法分则条文在列举具体要素后使用的“等”“其他”用语,应按照所列举的内容、性质进行同类解释。
C:将明知是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属于当然解释
D:将盗窃骨灰的行为认定为盗窃“尸体”,属于“扩大解释”
正确答案:【按照同类解释规则,对于刑法分则条文在列举具体要素后使用的“等”“其他”用语,应按照所列举的内容、性质进行同类解释。】
7、刑法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A:规制对象的特定性
B: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C:保护法益的广泛性
D:调整对象的平等性
正确答案:【规制对象的特定性
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保护法益的广泛性】
8、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我国刑法制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人民
B:公民是个政治概念,人民是个法律概念
C:“保护人民”这一刑法目的中仅包含了对公民个人权利的保护
D:我国刑法的目的是保护人民,惩罚犯罪只是实现保护人民这一目的的手段
正确答案:【我国刑法制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人民
我国刑法的目的是保护人民,惩罚犯罪只是实现保护人民这一目的的手段】
9、关于刑法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学理解释中的类推解释结论,纳入司法解释后不属于类推解释
B:将大型拖拉机解释为《刑法》第116条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汽车”,至少是扩大解释乃至是类推解释
C:《刑法》分则有不少条文并列规定了“伪造”与“变造”,但不排除在其他一些条文中将“变造”解释为“伪造”的一种表现形式
D:《刑法》第65条规定,不满18周岁的人不成立累犯;《刑法》第356条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根据当然解释的原理,对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刑法》第356条
正确答案:【将大型拖拉机解释为《刑法》第116条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汽车”,至少是扩大解释乃至是类推解释
《刑法》分则有不少条文并列规定了“伪造”与“变造”,但不排除在其他一些条文中将“变造”解释为“伪造”的一种表现形式
《刑法》第65条规定,不满18周岁的人不成立累犯;《刑法》第356条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根据当然解释的原理,对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刑法》第356条】
10、司法解释的效力低于立法解释的效力,所以,立法解释可以进行扩大解释,司法解释不得进行扩大解释。()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二章单元测试
1、我国刑法规定了_法定原则,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定了__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_和承担的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__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在这段话的空格中:()。
A:2处填写"罪刑",4处填写"罪行"
B:3处填写"罪刑",3处填写"罪行"
C:4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D:3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正确答案:【3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2、关于罪刑法定原则有以下观点:
①罪刑法定只约束立法者,不约束司法者
②罪刑法定只约束法官,不约束侦查人员
③罪刑法定只禁止类推适用刑法,不禁止适用习惯法
④罪刑法定只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
B:第①②句正确,第③④句错误
C:第④句正确,第①②③句错误
D: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
正确答案:【第④句正确,第①②③句错误】
3、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的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不准确的?()
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
B: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罪刑法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
C: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罪刑法定同样以此为思想基础
D: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刑法》规定作出的判决持异议时,应根据民意判决
正确答案:【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刑法》规定作出的判决持异议时,应根据民意判决】
4、“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是:(1)禁止溯及既往(_的罪刑法定);(2)排斥习惯法(的罪刑法定);(3)禁止类推解释(的罪刑法定);(4)刑罚法规的适当(___的罪刑法定)。”下列哪一选项与题干空格内容相匹配?()
A:事前——成文——确定——严格
B:事前——确定——成文——严格
C:事前——严格——成文——确定
D:事前——成文——严格——确定
正确答案:【事前——成文——严格——确定】
5、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均须由法律明文规定。这个规定体现的刑法的基本原则是()
A:无罪推定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罪刑相适应原则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正确答案:【罪刑法定原则】
6、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罪责自负原则
D: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正确答案:【罪刑法定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7、下列选项中,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表述正确的有()。
A:法律明文规定不可以适用类推
B:定罪量刑都必须以刑法条文为依据
C:在法律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可以适用类推
D:犯罪和刑罚都应由法律明文规定
正确答案:【法律明文规定不可以适用类推
定罪量刑都必须以刑法条文为依据
犯罪和刑罚都应由法律明文规定】
8、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
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
正确答案:【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
9、、我国刑法明文规定刑罚个别化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10、我国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三章单元测试
1、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重婚罪,对甲应如何处置?()。
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C:适用该外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D:直接驱逐出境
正确答案:【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刑法修正案(八)》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根据《刑法》第12条关于时间效力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2011年4月30日前犯罪,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适用修正前的刑法条文,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2011年4月30日前拖欠劳动者报酬,2011年5月1日后以转移财产方式拒不支付劳动者报酬的,适用修正后的刑法条文
C:2011年4月30日前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的,适用修正后的刑法条文
D:2011年4月30日前扒窃财物数额未达到较大标准的,不得以盗窃罪论处
正确答案:【2011年4月30日前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的,适用修正后的刑法条文】
3、关于刑事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司法解释也是刑法的渊源,故其时间效力与《刑法》完全一样,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B:行为时无相关司法解释,新司法解释实施时正在审理的案件,应当依新司法解释办理
C:行为时有相关司法解释,新司法解释实施时正在审理的案件,仍须按旧司法解释办理
D:依行为时司法解释已审结的案件,若适用新司法解释有利于被告人的,应依新司法解释改判
正确答案:【行为时无相关司法解释,新司法解释实施时正在审理的案件,应当依新司法解释办理】
4、2017年,肯尼亚警方成功打掉一个冒充中国公检法机关、向中国群众实施电信诈骗的犯罪团伙,并将涉案的多名中国犯罪嫌疑人遣返回国。这是我国首次从非洲大规模押解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
我国刑法对上述人员享有管辖权的依据是()
A:属地管辖原则
B:属人管辖原则
C:特殊管辖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
正确答案:【属人管辖原则】
5、下列关于中国刑法适用范围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甲国公民汤姆教唆乙国公民约翰进入中国境内发展黑社会组织。即使约翰果真进入中国境内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能适用中国刑法对仅仅实施教唆行为的汤姆追究刑事责任
B:中国公民赵某从甲国贩卖毒品到乙国后回到中国。由于赵某的犯罪行为地不在中国境内,行为也没有危害中国的国家或者国民的利益,所以,不能适用中国刑法
C:A国公民丙在中国留学期间利用暑期外出旅游,途中为勒索财物,将B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丁某从东北某市绑架到C国,中国刑法可以依据保护管辖原则对丙追究刑事责任
D: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实施的犯罪行为,按照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也可以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甲国公民汤姆教唆乙国公民约翰进入中国境内发展黑社会组织。即使约翰果真进入中国境内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能适用中国刑法对仅仅实施教唆行为的汤姆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公民赵某从甲国贩卖毒品到乙国后回到中国。由于赵某的犯罪行为地不在中国境内,行为也没有危害中国的国家或者国民的利益,所以,不能适用中国刑法
A国公民丙在中国留学期间利用暑期外出旅游,途中为勒索财物,将B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丁某从东北某市绑架到C国,中国刑法可以依据保护管辖原则对丙追究刑事责任】
6、下列哪些犯罪行为应实行属地管辖原则?()
A:外国人乘坐外国民航飞机进入中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
B:中国人乘坐外国船舶,当船舶行驶于公海上时实施犯罪行为
C:外国人乘坐中国民航飞机进入法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
D:中国国家工作人员在外国实施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
正确答案:【外国人乘坐外国民航飞机进入中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
外国人乘坐中国民航飞机进入法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
7、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都适用本法。()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8、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我国现行刑法在刑法的溯及力问题上采用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刑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认为处刑较重的,适用本法。()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10、在中国的船舶和航空器内犯罪的,可以根据属地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四章单元测试
1、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其含义是()
A:是犯罪但不以犯罪论处
B:不构成犯罪
C:表示宽大的刑事政策
D:构成犯罪,但可以免刑
正确答案:【不构成犯罪】
2、犯罪是()的行为
A:具有相当社会危害性
B:违反法律
C:触犯刑事法律
D:应受法律惩罚
正确答案:【触犯刑事法律】
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等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有下列情形的不认为是犯罪()
A:情节轻微
B:危害不大
C: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D:情节显著轻微或危害不大的
正确答案:【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4、犯罪的刑事违法性是指行为人的行为()
A:危害了社会
B:损害了国家利益
C:损害了公民利益
D:违反了刑法
正确答案:【违反了刑法】
5、划分罪与非罪界限的总标准是()
A:主观罪过性
B:犯罪概念
C:刑事违法性
D:阶级性
正确答案:【犯罪概念】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主观恶性
D:应受刑罚处罚性
正确答案:【主观恶性】
7、犯罪的特征有()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阶级性
D:应受刑罚处罚性
正确答案:【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8、关于犯罪概念,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犯罪概念有形式概念和实质概念之分
B:形式的犯罪概念指犯罪是刑法规定以一定刑罚处罚方法予以制裁的行为
C:犯罪的实质概念强调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本质
D: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概念是从犯罪的法律特征与犯罪的本质角度进行定义,涵盖了形式与实质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犯罪概念有形式概念和实质概念之分
形式的犯罪概念指犯罪是刑法规定以一定刑罚处罚方法予以制裁的行为
犯罪的实质概念强调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本质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概念是从犯罪的法律特征与犯罪的本质角度进行定义,涵盖了形式与实质两个方面】
9、对于某一行为来说,如果其社会危害性很大,即使法律没有规定其为犯罪,也能定罪。()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10、犯罪分类有两种,理论上的分类和法律上的分类。()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五章单元测试
1、犯罪构成的基本特征有()。
A:法定性
B:规范性
C:体系性
D:强制性
正确答案:【法定性
规范性
体系性】
2、张三故意持刀杀害李四,导致李四死亡,其中李四的死亡结果属于()。
A:客观构成要件
B:主观构成要件
C:客观构成要素
D:主观构成要素
正确答案:【客观构成要素】
3、英美刑法上的“合法辩护”内容包括()。
A:未成年
B:精神病
C:醉态
D:安乐死
正确答案:【未成年
精神病
醉态
安乐死】
4、甲唆使乙在某学校食堂的面粉中投放“毒鼠强”一包,造成数十人中毒死亡的结果。法院认定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甲的行为具备()。
A:标准的犯罪构成
B:复杂的犯罪构成
C:基本的犯罪构成
D:修正的犯罪构成
正确答案:【修正的犯罪构成】
5、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条规定属于故意杀人的()。
A:修正的犯罪构成
B:标准的犯罪构成
C:加重的犯罪构成
D:减轻的犯罪构成
正确答案:【减轻的犯罪构成】
6、下列行为可以构成犯罪的是()。
A:参加传销组织
B:多次敲诈勒索他人财物
C:雇用童工清理客房
D:拐卖15周岁的男孩
正确答案:【多次敲诈勒索他人财物】
7、成立犯罪可以缺少的要素是()。
A:犯罪行为
B:犯罪结果
C:犯罪目的
D:犯罪动机
正确答案:【犯罪结果
犯罪目的
犯罪动机】
8、下列关于犯罪地点在刑法中作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犯罪地点是犯罪的共同构成要件
B:犯罪地点是犯罪的选择构成要件
C:犯罪地点是某些犯罪的法定量刑情节
D:犯罪地点是某些犯罪的酌定量刑情节
正确答案:【犯罪地点是犯罪的选择构成要件
犯罪地点是某些犯罪的法定量刑情节
犯罪地点是某些犯罪的酌定量刑情节】
9、犯罪构成的法定性要求犯罪构成要件必须由刑法明文规定。()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10、犯罪构成要件与犯罪构成要素含义不同。()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六章单元测试
1、某孤儿院为谋取单位福利,分两次将38名孤儿交给国外从事孤儿收养的中介组织,共收取30余万美元的“中介费”、“劳务费”。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
A:因《刑法》未将此行为规定为犯罪,便不能由于本案社会影响重大,就以刑事案件查处
B:本案可追究孤儿院及其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C: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核准后,本案可作为单位拐卖儿童犯罪处理,以利于进一步发挥法律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D:可追究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正确答案:【可追究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2、甲给机场打电话谎称“3架飞机上有炸弹”,机场立即紧急疏散乘客,对飞机进行地毯式安检,3小时后才恢复正常航班秩序。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为维护社会稳定,无论甲的行为是否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都应追究甲的刑事责任
B:为防范危害航空安全行为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相关犯罪判处甲死刑
C:从事实和法律出发,甲的行为符合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构成,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D:对于散布虚假信息,危及航空安全,造成国内国际重大影响的案件,可突破司法程序规定,以高效办案取信社会
正确答案:【从事实和法律出发,甲的行为符合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构成,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3、甲怀疑医院救治不力致其母死亡,遂在医院设灵堂、烧纸钱,向医院讨说法。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刑法规定,下列哪些看法是正确的?()
A:执法为民与服务大局的理念要求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对社会影响恶劣的涉医犯罪行为,要依法从严惩处
B:甲属于起哄闹事,只有造成医院的秩序严重混乱的,才构成寻衅滋事罪
C:如甲母的死亡确系医院救治不力所致,则不能轻易将甲的行为认定为寻衅滋事罪
D:如以寻衅滋事罪判处甲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为有效维护医疗秩序,法院可同时发布禁止令,禁止甲1年内出入医疗机构
正确答案:【执法为民与服务大局的理念要求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对社会影响恶劣的涉医犯罪行为,要依法从严惩处
甲属于起哄闹事,只有造成医院的秩序严重混乱的,才构成寻衅滋事罪
如甲母的死亡确系医院救治不力所致,则不能轻易将甲的行为认定为寻衅滋事罪】
4、法益是刑法用语,指的是法律所保护的利益。()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5、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要件之一,指刑事法律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6、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和同类客体。()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7、犯罪客体指的是犯罪行为所指向的对象。()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8、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同类客体是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9、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同类客体是公、私财产关系。()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10、依据同类客体对犯罪作科学的分类,建立严谨的、科学的刑法分则体系,便于我们对犯罪进行研究。()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七章单元测试
1、甲携带子弹上膛的手枪,乙从甲的口袋取出枪玩耍,甲未加制止,结果乙因为手枪走火击中头部死亡,甲构成不作为犯罪,甲的不作为义务来源为()
A: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B: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作为义务
C: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D: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正确答案:【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2、关于持有的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持有要求所有
B:持有要求现实握有
C:持有要求直接持有
D:持有是一种持续状态
正确答案:【持有是一种持续状态】
3、成立不作为犯罪,在客观方面需要具备的条件为()。
A: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
B: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可能性而未履行
C:不作为行为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客体和对象
D:不作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
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可能性而未履行
不作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哪些情况构成不作为犯罪?()
A:孙某亲眼看到成年的弟弟杀死自己的父亲而不阻止,孙某构成故意杀人罪
B:赵某看到自己12岁的孩子盗窃别人的手机而不制止,赵某构成盗窃罪
C:李某在岳母家看到妻子拿刀伤害岳母而不制止,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
D:钱某看到女儿遗弃自己的孩子而不管不问的,钱某构成遗弃罪
正确答案:【孙某亲眼看到成年的弟弟杀死自己的父亲而不阻止,孙某构成故意杀人罪
赵某看到自己12岁的孩子盗窃别人的手机而不制止,赵某构成盗窃罪】
5、下列犯罪属于持有型犯罪的是()
A: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
B: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C:持有、使用假币罪
D: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正确答案:【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持有、使用假币罪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6、甲路过某个火灾现场后没有及时报警,结果火势蔓延造成严重损失,甲构成不作为的放火罪。()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7、消防队员乙在家休假时,附近发生火灾,但乙发现后没有及时救火,造成部分房屋被烧。甲构成不作为犯罪。()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8、甲发现乙将毒品放在自己家中后,并未上缴至所谓有权管理毒品的部门,而是立即销毁了毒品。甲依然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9、持有要求直接持有。()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10、持有型的行为实际上属于作为()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八章单元测试
1、刑事责任年龄是指()
A:被逮捕时的实际年龄
B:被起诉时的实际年龄
C:被拘留时的实际年龄
D: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实际年龄
正确答案:【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实际年龄】
2、刑事犯罪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
A:满10周岁
B:满14周岁
C:满16周岁
D:满18周岁
正确答案:【满16周岁】
3、根据我国刑法,已满75周岁的老人故意犯罪的()
A: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处罚
B: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C: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关于期待可能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行为人是否具有故意、过失,与是否具有期待可能性,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换言之,具有故意过失的人,也可能没有期待可能性
B:行为人犯罪后毁灭自己犯罪的证据的行为之所以不构成犯罪,是因为缺乏期待可能性
C: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因遭受自然灾害外流谋生而重婚的,之所以不以重婚罪论处,是因为缺乏期待可能性
D:身无分文的乞丐盗窃他人财物得以维持生存的,因为缺期待可能性,不应认定为盗窃罪
正确答案:【身无分文的乞丐盗窃他人财物得以维持生存的,因为缺期待可能性,不应认定为盗窃罪】
5、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有?()
A:聚众斗殴致人死亡
B:盗窃病人财物致病人无钱治病死亡
C:非法拘禁他人过程中使用暴力致被害人重伤
D:抢夺他人财物,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把被害人打死
正确答案:【聚众斗殴致人死亡
非法拘禁他人过程中使用暴力致被害人重伤
抢夺他人财物,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把被害人打死】
6、甲(15周岁)的下列哪些行为成立犯罪?()
A:春节期间放鞭炮,导致邻居失火,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B:盗取他人财物,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将他人打成重伤
C:帮助张某将汽车推至悬産下毁坏以骗取保险金
D:因偷拿苹果遭主喝骂,遂掏出水果刀将其刺成重伤
正确答案:【盗取他人财物,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将他人打成重伤
因偷拿苹果遭主喝骂,遂掏出水果刀将其刺成重伤】
7、下列关于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理的表述,正确的有()
A:对已满75周岁的人犯罪,只要符合缓刑条件的应当予以缓刑
B: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对已满75周岁的人,原则上不适用死刑
D:对已满75周岁的人犯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不作为累犯
正确答案:【对已满75周岁的人犯罪,只要符合缓刑条件的应当予以缓刑
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已满75周岁的人,原则上不适用死刑】
8、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一律不负刑事责任。()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9、老年人犯罪,不适用累犯及从重处罚的规定。()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10、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指的是有责任能力的人故意或过失使自己陷入无责任能力的状态,实施了犯罪行为。()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九章单元测试
1、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放任这一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的犯罪,属于()。
A:间接故意犯罪
B:直接故意犯罪
C:过失犯罪
D:有认识的过失犯罪
正确答案:【间接故意犯罪】
2、王某欲毒杀其妻,将毒药放入汤锅里,其子与其一起同桌吃饭,结果其妻与其子皆中毒身亡,王某对于其子的死亡属于()。
A:直接故意杀人
B:间接故意杀人
C:过失致人死亡
D:意外事件
正确答案:【间接故意杀人】
3、下列哪一个行为不构成犯罪()。
A:张三(成年人)与军人妻子同居,误以为与军人妻子同居不是犯罪。
B:甲欲从事某生产经营,向市场监管局书面咨询后,得到正式答复该经营行为合法,甲便实施了该种经营。但该经营行为实际上构成非法经营罪。
C
如无法购买,请复制网址,换浏览器打开
做题有答案,效率提高!使用过程中有疑问联系QQ55089918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