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考任务答案1-4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1-4形考答案

形考任务一

试题1

1.狭义的科学指的是()

A.工程科学

B.社会科学

C.现代科学

D.自然科学

正确答案:自然科学

试题2

2.对于科学的定义,有多种角度,但以下哪个从来没有成为过阐述科学定义的角度()

A.科学是态度价值观

B.科学是探究过程

C.科学是知识体系

D.科学是对未知的敬畏

正确答案:科学是对未知的敬畏

试题3

3.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出现了第一次改革浪潮,这一时期强调分科教育,主张让所有人都学会基本原理、概念等,因此这一时期又称为()时期。

A.综合课程

B.科学的大众

C.作为探究取向的科学时期

D.作为学科知识的科学

正确答案:作为学科知识的科学

试题4

4.以下哪一点不是现代科学教育的特点()

A.在教育目标上,现代科学教育不仅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而且训练人的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提高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等

B.在教育内容上,强调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所需要的科学技术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C.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让儿童完全模仿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过程,从小就能体验科学探索的完整过程,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D.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性,让学生动手、动脑,参加实践活动并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情感和态度

正确答案: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让儿童完全模仿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过程,从小就能体验科学探索的完整过程,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试题5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这说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A.提升学前儿童的科学思维

B.加强学前儿童的科学氛围

C.培养学前儿童的科学技能

D.培育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

正确答案:培育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

试题6

6.()认为儿童学习科学主要是在已有科学认识基础上,通过自身与客体(环境)的主动的相互作用(通常表现为探究)而实现的,他们通过对周围世界的不断感知、观察乃至动手操作,完成对科学的探索与发现。

A.布鲁纳

B.皮亚杰

C.维果茨基

D.马卡连科

正确答案:皮亚杰

试题7

7.我国机构化、制度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肇始于()

A.改革开放时期

B.清朝末年

C.解放初期

D.民国初年

正确答案:清朝末年

试题8

8.提倡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选取教育内容,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科学课程体系的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学家是()

A.陈鹤琴

B.杨贤江

C.张宗麟

D.陶行知

正确答案:陶行知

试题9

9.以下不是儿童朴素理论基本观点的选项是()

A.儿童的认识具有理论发展的特点

B.儿童同伴群体之间形成了朴素理论的“科学共同体”

C.儿童的科学认识必须要经过大人的指导

D.儿童的认识具有理论的性质

正确答案:儿童的科学认识必须要经过大人的指导

试题10

10.强调“科学和工程实践”“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等内容的是()国的科学教育体系。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挪威

正确答案:美国

试题11

1.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科学主要是在回答基础上,通过自身与客体(环境)的主动的相互作用(通常表现为探究)而实现的。

正确答案:已有科学认识

试题12

2.1932年10月,当时的教育部门正式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将有关科学教育的内容纳入回答(1936年更名为“社会与常识”)课程当中,在国家政策层面上确认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为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体系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

正确答案:社会与自然

试题13

3.2012年10月我国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儿童的科学学习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回答。

正确答案:数学认知

试题14

4.日本2018年出台了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新纲要延续了原有大纲对教育内容所做的划分,即将教育内容分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五大领域。其中与科学教育相关的领域是回答。

正确答案:环境

试题15

5.杜威认为,儿童具有四类本能、兴趣或冲动,分别是谈话或交际方面的兴趣、探究或发现东西方面的兴趣、制造东西或建造方面的兴趣以及艺术表现方面的兴趣。其中回答方面的兴趣与儿童科学教育密切相关。

正确答案:探究或发现东西

试题16

1.科学

正确答案:它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试题17

2.科学教育

正确答案: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手段(载体),以素质教育为依托,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观与价值观,进行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和科学技术应用的教育。

试题18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正确答案:指的是以学前儿童为对象(在我国主要是指3—6岁儿童),在成人教育者的引导、支持和帮助下,采用符合学前儿童学习科学之特点的方式进行的,旨在培育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的科学教育。

试题19

1.简述科学的本质与儿童科学学习的特点。

正确答案:是理解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涵的基础。长期以来,科学被视为由不同层次的不同学科组成的庞大的“知识体系”,但随着认识的加深,人们日益发现,科学不仅是作为结果的知识体系,也包括用于获取结果的探究过程和方法,以及在从事科学活动时所体现出的精神和所应遵循的价值规范。因此,科学既是特定的知识体系,也是结果与过程、认识与价值的统一。儿童像科学家一样,有着强烈的探索世界的愿望和能力,有着对世界的独特认识。同时,儿童对世界的探索和认识又不同于科学家,而具有朴素性、主观性、经验性、试误性、发展性和建构性的特点。理解并把握儿童的科学学习的特点是实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根本,是解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践中诸多问题的核心。而儿童科学教育也就是以学前儿童为对象,在成人教育者的引导、支持和帮助下,采用符合学前儿童学习科学之特点的方式进行的,旨在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的科学教育。

试题20

2.简述儿童朴素理论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儿童朴素理论发展观主张儿童的认知发展遵循依赖内容的特殊性发展,儿童早期就对某一领域内的理解产生一致的变化,并对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机制。而这些早期获得的对自己的周围环境和世界的非正式的、非科学的“朴素理论”是儿童用以解释周围环境和世界的知识框架和基础结构。儿童的朴素理论与科学理论之间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相似性与内在的一致性,即二者之间具有的相似的性质、功能和发展过程。

试题21

3.简述美国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1)课程内容:强调“科学和工程实践”、“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2)课程实施:以学习进阶理论展现。(3)课程评价:以表现期望为评价标准。(4)融合性。《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融合性体现的是科学和工程实践、学科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间的融合。(5)以学科核心概念为中心。(6)与其他学段的连贯性。

试题22

4.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正确答案: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必须从小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开展适应了儿童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终身、可持续的发展。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助于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助于儿童积累科学经验,发展探究能力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助于学前儿童的全面、终身发展

试题23

试结合儿童科学学习的理论基础分析儿童的科学朴素理论。

正确答案:1.儿童朴素理论的基本观点。儿童朴素理论发展观主张儿童的认知发展遵循依赖内容的特殊性发展,儿童早期就对某一领域内的理解产生一致的变化,并对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机制。而这些早期获得的对自己的周围环境和世界的非正式的、非科学的“朴素理论”是儿童用以解释周围环境和世界的知识框架和基础结构。儿童的朴素理论与科学理论之间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相似性与内在的一致性,即二者之间具有的相似的性质、功能和发展过程。2.儿童朴素理论视角下的儿童科学教育观。儿童在探索周围世界时,使用和科学家类似的探究方法,经历相似的探究过程,但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和具体形象性的,他们必须通过观察具体的事物、材料,运用各种感觉器官,通过亲自操作,反复尝试错误来完成对事物的认识。


形考任务二

试题1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中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不包括哪一项()。

A.科学知识

B.科学思想

C.科学方法与技能

D.科学态度

正确答案:科学思想

试题2

2.美国学者乔·米勒认为,科学素养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时代不同,科学素养的内涵也会发生变化,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其定义的科学素养概念的三个维度()

A.对科学原理和方法(科学本质)的理解

B.对科学发明的理解

C.对科学原理和方法(科学本质)的理解

D.对科技的社会影响的意识和理解

正确答案:对科学发明的理解

试题3

3.“兴趣、好奇、好问”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方面的目标。

A.科学知识

B.科学方法与能力

C.科学经验

D.科学情感与态度

正确答案:科学情感与态度

试题4

4.“预测与推断”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方面的目标。

A.科学情感与态度

B.科学知识

C.科学经验

D.科学方法与能力

正确答案:科学方法与能力

试题5

5.“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这是哪个年龄阶段科学探究目标()

A.2-3岁

B.4-5岁

C.3-4岁

D.5-6岁

正确答案:3-4岁

试题6

6.“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属于()年龄阶段科学探究目标。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正确答案:5-6岁

试题7

7.“引导学前儿童在操作、探究中发现并理解三脚架稳定的特性”,该活动目标表述是从()的角度?

A.教育行政机构

B.教师

C.学生

D.幼儿园

正确答案:教师

试题8

8.在《纲要》和《指南》中多处强调“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周围环境”“季节变化和常见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和影响”等,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特点

A.环境性

B.常规性

C.日常性

D.生活性

正确答案:生活性

试题9

9.大班科学活动《地下的秘密王国》的目标表述为:(1)观看森林冬景图。(2)说说都看到了哪些动物。请问这个目标表述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A.混淆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内容

B.目标表述不清晰

C.目标表达没有从儿童视角

D.目标的制定没有体现年龄适宜性

正确答案:混淆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内容

试题10

10.夏天雨季,突降暴雨,学前儿童立即被下雨所吸引,雨后地面出现小水洼,蚯蚓钻出来了,树叶挂着露珠.......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暂停了原本准备的课程教学计划,而是与儿童一起观察雨并进行引导教学,这体现了科学教育课程的()特点.

A.偶然性

B.启蒙性

C.生成性

D.突发性

正确答案:生成性

试题11

1.《纲要》和《指南》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分别暗含在《纲要》的内容与要求和《指南》的回答部分。

正确答案:教育建议

试题12

2.科学态度和精神的培养具体保护与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回答。

正确答案:求知欲

试题13

3.对于学前儿童来说,通过回答来摄取外界信息是获取第一手资料最直接的方法。

正确答案:感官的观察

试题14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并不追求学前儿童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也不追求学前儿童抽象水平的科学概念,而强调让学前儿童亲身经历科学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来获得有关的经验与体验,使其在此基础上形成表象水平的回答。

正确答案:初级科学概念

试题15

5.《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发展水平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分为回答和_数学认知两大维度,并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做了进行了进一步分解。

正确答案:科学探究


试题16

1.学前儿童科学素养

正确答案: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

试题17

2.科学情感与态度

正确答案:课标从四个维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的态度和合作分享的态度。

试题18

3.分类

正确答案:是观察活动的延续,有助于学前儿童在认识事物多样性的同时,认识他们的共同性,有助于学前儿童初步概括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前儿童探究事物之间的关系。

试题19

1.2001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领域的目标是:

正确答案:(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

剩余章节答案付费后可长期查看

如无法购买,请复制网址,换浏览器打开

做题有答案,效率提高!

使用过程中有疑问联系QQ55089918

电大答案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当前文章名称

手机号用于查询订单,请认真核对

支付宝
立即支付

请输入手机号或商家订单号

商家订单号在哪里?点此了解

你输入的数据有误,请确认!

如已购买,但查不到

可联系客服QQ 55089918 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