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任务1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应遵循的主要伦理守则有( )
答案:A、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 B、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 C、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 D、对被试者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被试者同意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的重要学术思潮包括( )。
答案:A、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B、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C、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 D、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为了接近被访谈者,使访谈顺利进行,应该注意( )
答案:A、发出邀请时应热情,语气应该肯定和正面, B、穿着干净整洁,称呼恰如其分, C、自我介绍简洁明了,不卑不亢, D、以适当方式消除被访者的紧张、戒备心理,有时应主动出示身份证等证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心理学迅速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它们是( )
答案:A、研究领域拓宽,涉及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 B、开展了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D、理论向多元化发展,提出很多新的“小理论”来解释与预测行为
问卷的构成包括人口学记录、指导语、问题及其备选答案、结束语。
答案:“对”。
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过去及现在的)资料,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叫调查法。
答案:“错”。
我国从先秦诸子起,历代哲学家、伦理学家都曾提出过许多宝贵的社会心理学思想。
答案:“对”。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的个性是从它与群体的相互关系这一角度研究的。
答案:“对”。
模拟实验是研究者设计一种人为情境对真实社会情境的模拟,以期探求人们在特定社会情境下心理活动的发生与变化。
答案:“对”。
问卷调查是结合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问题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方法。
答案:“对”。
现场观察是围绕着团体生活中的正常活动进行的系统观察,以获得数据得出结论。
答案:“对”。
一般观察与现场观察的最大区别是观察者混同在活动中的被试中间隐藏自己的身份。
答案:“错”。
档案研究法是研究者收集历史上所记载的某个团体或个人的心理活动的资料加以分析,从中寻找社会心理活动的规律。
答案:“对”。
调查研究往往局限于当前活生生的情境下,进行现场调查或现场观察,以收集第一手资料,是一种动态的研究。
答案:“对”。
档案研究多半是收集档案记载的历史材料,如文件、记录、电影、录像、录音、图片等现成的资料。
答案:“对”。
档案研究主要利用现存资料进行分析,是一种静态性的研究。
答案:“对”。
对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的研究应采用档案研究法,收集该人的传记、自传、日记、信件、讲演等材料,以总结他的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
答案:“错”。
社会心理学研究分为选择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进行具体的研究,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答案:“对”。
撰写研究报告,一般包括题目,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结论建议,参考文献。
答案:“对”。
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答案:“对”。
社会心理学从个体和群体层面出发,研究个体群体社会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而揭示社会心理现象。
答案:“对”。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答案:“对”。
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答案:“对”。
社会心理学强调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重视关于社会情境的探讨,重视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
答案:“错”。
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 )等三个阶段。
答案: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 )的机制。
答案:C、再社会化
( )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
答案:B、勒温
实证分析阶段始于( )。
答案:C、20世纪20年代
( )不是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案:A、系统性原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答案:A、研究者应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
经验描述阶段,是从( )到20世纪初。
答案:A、19世纪中叶
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观察而获得新的行为的过程称为
答案:A、观察学习
社会行为是人对( )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答案:B、社会因素
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 )的哲学争辩。
答案:D、人性
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围包括:个体水平、群体水平、大众水平。
答案:“错”。
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包括流行、流言、团体心理、社会交往等心理现象。
答案:“对”。
形考任务2
自我及自我意识总是在与别人相处时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现在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上。
答案:“对”。
行为规范社会化是通过社会各种形式的教育、社会舆论以及使用强制性手段使人们逐渐形成一种信念、习惯、传统,用以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调整个人、团体、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维持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
答案:“对”。
人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实现的,这两者相辅相成,没有社会教化,个体内化就无从谈起,而没有个体内化社会教化也就毫无意义。
答案:“对”。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化的内容是不同的,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社会规范与行为标准,对人们的要求也不同。
答案:“对”。
社会化与社会控制是相互补充的,二者共同成为维护社会秩序使社会得以延续的基础。
答案:“对”。
社会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学习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答案:“对”。
社会化作为一种发展过程,那是在个人和他人之间存在着的,一种连续的经历着许多阶段和变化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答案:“对”。
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是一系列的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过程。
答案:“对”。
通过社会化个体学习社会中的标准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
答案:“对”。
儿童在人类社会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抑制某些冲动,并被鼓励获得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和价值,这个过程叫社会化。
答案:“对”。
社会化是使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并使社会和文化得以延续。
答案:“对”。
社会化的内容包括基本社会生活技能社会化、行为规范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民族社会化。
答案:“对”。
社会化具有贯穿终生、双向互动、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等特点。
答案:“对”。
自我肯定型是积极的统一类型,其特点是正确的理想自我与进步的现实自我,通过积极的矛盾斗争达到的统一。
答案:“对”。
自我肯定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理想自我和逐步改正不断完善的现实自我的统一。
答案:“对”。
自我矛盾型是自我再统一比较困难的类型,其特点是内心矛盾的强度大或延续时间比较长,新的自我久久不能建立。
答案:“对”。
自我矛盾型是积极的自我难以产生自我调节,缺乏稳定性和确定性。
答案:“对”。
自我否定性是消极的统一类型,其特点是对现实的自我的评价过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过大,心理上常处于一种消极防卫状态。
答案:“错”。
自我扩张型是一种消极的统一类型,且带有危害性,其特点是对现实自我过度高估虚假的理想自我占优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是虚假的,典型的自我表现为白日梦,在自吹自擂虚幻之中度日。
答案:“对”。
自我扩张型,严重者可以导致反社会行为,违法犯罪。
答案:“对”。
社会化的类型分为早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两种。
答案:“错”。
早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反向社会化、再社会化。
答案:“对”。
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彩蛋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答案:B、第一印象
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彩蛋是易变性因素。
答案:D、情绪
早在公元前8年,古希腊哲学家彩蛋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
答案:B、亚里士多德
彩蛋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
答案:B、内控者
关于再社会化,下列说
如无法购买,请复制网址,换浏览器打开
做题有答案,效率提高!使用过程中有疑问联系QQ55089918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