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单元测试
1、环境中的无机因素包括()。
A:光
B:土壤
C:地形
D:大气
正确答案:【光;
土壤;
地形;
大气】
2、次生环境问题主要有()。
A:土地荒漠化
B:泥石流
C:火山喷发
D:臭氧层破坏
正确答案:【泥石流;
火山喷发】
3、工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水土流失
B:资源缺乏
C:生态破坏
D:“三废”污染
正确答案:【“三废”污染】
4、1962,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achelCarson发表()一书,成为促使环境保护事业在美国和全世界迅速发展的导火线。
A:《我们共同的未来》
B:《寂静的春天》
C:《增长的极限》
D:《人类环境宣言》
正确答案:【《寂静的春天》】
5、由于环境是对应于特定主体而言的,特定主体有巨细之分,因此环境也有大小之别。
A:错
B:对
正确答案:【对】
6、环境问题按其后果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类。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7、在某些地区,环境问题可能是以生态破坏或污染某一类问题为主,但在更多的地区却是两类问题并存。
A:错
B:对
正确答案:【对】
8、原始文明时期,人类以采集和猎获天然动、植物为生,因此会造成森林破坏等环境问题。
A:错
B:对
正确答案:【错】
9、公害是指使人或生态系统健康受到损害的重大污染事件。
A:错
B:对
正确答案:【对】
10、美国历史学家林怀特认为是宗教鼓励人口增长和人对自然的贪欲导致了环境问题产生。
A:错
B:对
正确答案:【对】
第二章单元测试
1、雾霾形成是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与污染物排放以及气象条件等均有关。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逆温层有利于空气污染物扩散。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下列属于二次污染物的有。
A:CO
B:臭氧
C:SO2
D:甲醛
正确答案:【臭氧;
甲醛】
4、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A:错
B:对
正确答案:【对】
5、酸雨指pH值小于的酸性降水。
A:5.65
B:4.6
C:5.1
D:4.3
正确答案:【5.65】
6、温室气体有哪些。
A:甲烷
B:一氧化碳
C:CO2
D:氟氯烃及臭氧
正确答案:【甲烷;
一氧化碳;
CO2;
氟氯烃及臭氧】
7、温室效应会引起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8、下列措施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A:发展风能等
B:发展水能等
C:发展核电
D:天然气替代煤炭
正确答案:【发展风能等;
发展水能等;
发展核电;
天然气替代煤炭】
9、从目前看,建立国际间和各国的臭氧层保护法律约束机制,控制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臭氧层破坏有所缓解,空洞在慢慢修复。
A:错
B:对
正确答案:【对】
10、破坏臭氧的污染物主要有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氯氟烃
D:氮氧化物
正确答案:【氯氟烃;
氮氧化物】
第三章单元测试
1、我国主要水系、主要湖泊地下水污染具有()特点。
A:危害严重
B:影响范围大
C:治理难度大
D:轻度污染为主
正确答案:【危害严重;
影响范围大;
治理难度大】
2、关于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目前较可行的方法有()。
A:加速外源污染物直接排除
B:转化和消除内源营养物质
C:截断外源营养物质输入途径
D:增加内源性营养物负荷
正确答案:【转化和消除内源营养物质;
截断外源营养物质输入途径】
3、人工湿地类型,按照进出水及布水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A:潮汐流人工湿地
B:一般型人工湿地
C:潜流人工湿地
D:表面流人工湿地
正确答案:【潮汐流人工湿地;
潜流人工湿地;
表面流人工湿地】
4、下列不属于自然因素造成的水体污染的是()。
A:水流冲蚀地面
B:降水淋洗大气降尘
C:火山喷发
D:降雨淋洗大气污染物
正确答案:【降雨淋洗大气污染物】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主要适用于()。
A: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B: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C: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幼鱼的索饵场等
D: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正确答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6、选择()的植物能更加有效地对富集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废水进行净化。
A:观赏度高
B:生长期长
C:茎叶发达
D:根系发达
正确答案:【根系发达】
7、改良人工湿地技术中,选择新型的填料是为了()。
A:提高湿地系统的综合效益
B:防止填料的堵塞
C:确保长期的除磷效果
D:增加湿地美观程度
正确答案:【确保长期的除磷效果】
8、下列对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描述不准确的是()。
A:可以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B:对于废水中污染物处理效果最佳
C:可以防止环境的再污染
D: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
正确答案:【对于废水中污染物处理效果最佳】
9、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
A:错
B:对
正确答案:【对】
10、已发生富营养化的水体,当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时,水体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后自净、恢复到正常状态。
A:错
B:对
正确答案:【错】
第四章单元测试
1、对于农用地的保护要实施分类管理,其中()要进行严格管控。
A:中度污染的
B:重度污染的
C:未污染的
D:轻度污染的
正确答案:【重度污染的】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重金属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或者污染土壤可用于土地复垦
B:建设和运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土壤污染
C:禁止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
D: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命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
正确答案:【重金属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或者污染土壤可用于土地复垦】
3、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B:土壤污染不会影响周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C: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难度大
D:土壤污染不会对植物产生危害
正确答案:【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难度大】
4、构成土壤污染的要素由哪些()
A:有现存(直接显露)或潜在(通过转化)的危害后果
B:有可观察的土壤形态、颜色等的变化
C:有可识别的人为污染物
D:有可鉴别的污染物数量的增加
正确答案:【有现存(直接显露)或潜在(通过转化)的危害后果;
有可识别的人为污染物;
有可鉴别的污染物数量的增加】
5、土壤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A:污水灌溉
B:固体废弃物
C:大气沉降
D:农业污染
正确答案:【污水灌溉;
固体废弃物;
大气沉降;
农业污染】
6、目前常用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等。
A: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B:联合修复技术
C:生物修复技术
D:工程修复技术
正确答案:【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联合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
工程修复技术】
7、热处理修复技术适用于处理土壤中哪些物质()?
A:不易挥发的污染物
B:放射性污染物
C: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D: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正确答案:【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8、以下属于土壤污染物的是()
A:农药
B:微塑料
C:重金属
D:腐殖质
正确答案:【农药;
微塑料;
重金属】
9、大气中的放射性沉降会造成土壤放射性污染。
A:错
B:对
正确答案:【对】
10、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一般较长,不易稀释和扩散,具有累积性。
A:错
B:对
正确答案:【对】
第五章单元测试
1、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易降解的物质甚至矿化的技术是
A:微生物修复技术
B:植物修复技术
C:生物修复技术
D:动物修复技术
正确答案:【微生物修复技术】
2、不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三致”效应的是
A:致死
B:致癌
C:致畸
D:致突变
正确答案:【致死】
3、艾氏剂通常被用作()
A:杀虫剂
B:其余均不是
C:可塑剂
D:防治疟疾的药物
正确答案:【杀虫剂】
4、属于持久性污染物重要特征的是
A:生物蓄积性
B:长期残留性
C:半挥发性
D:高毒性
正确答案:【生物蓄积性;
长期残留性;
半挥发性;
高毒性】
5、以下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说法正确的是()
A:某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会引起肝脏肿大
B:某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会引起婴儿和胎儿的发育不良
C:某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性
D:某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会影响体内激素水平
正确答案:【某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会引起肝脏肿大;
某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会引起婴儿和胎儿的发育不良;
某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性;
某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会影响体内激素水平】
6、生物修复技术包括
A:植物修复
B:微生物修复
C:动物修复
D:酶修复
正确答案:【植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
动物修复;
酶修复】
7、在化学修复中属于高级氧化法的有
A:芬顿氧化法
B:电化学降解法
C:超临界水氧化法
D:超临界萃取法
正确答案:【芬顿氧化法;
超临界水氧化法】
8、在我国,用蚯蚓进行生物修复比较常见
A:错
B:对
正确答案:【错】
9、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于其挥发性的特征,使其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区都有可能检出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10、酶生物修复技术是直接利用某些特定的酶固化有机农药污染物等污染物的方法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六章单元测试
1、水土流失的本质是()过程
A:地质结构变化
B:陆地表面削平
C:土壤养分流失
D:水资源减少
正确答案:【陆地表面削平】
2、溅蚀主要是通过雨滴对地表产生的冲击,从而()使土壤颗粒发生迁移
A:促进岩石风化
B:减少土壤养分
C:破坏土壤结构
D:破坏表层枯落物
正确答案:【破坏土壤结构】
3、在平原地区,为保证农业的生产效益而营造的农田防护林,其主要作用是减少()造成的土壤流失。
A:水蚀
B:重力侵蚀
C:风蚀
D:人类活动
正确答案:【风蚀】
4、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有()
A:环境因素
B:人为因素
C:自然因素
D:生态因素
正确答案:【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5、耕作措施是通过()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
A:改变坡面微小地形
B:深耕、翻耕
C:增加植被覆盖
D: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
正确答案:【改变坡面微小地形;
增加植被覆盖;
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
6、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分为()
A:治河工程
B:治沟工程
C:小型水利工程
D:治坡工程
正确答案:【治沟工程;
小型水利工程;
治坡工程】
7、造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外营力只有重力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8、城市水土流失是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建设用地开发、采石、筑路、架桥、引水和排水设施以及城市垃圾处理等基本建设过程中因不注意水土保持造成水和土的损失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9、土层较为深厚的黄土地区,地表径流以膜状形态与土体混合,在地表均匀损失的过程称为层状面蚀。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10、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对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应当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七章单元测试
1、土壤物理退化主要包括()。
A:酸化
B:荒漠化
C:沙漠化
D:侵蚀
如无法购买,请复制网址,换浏览器打开 使用过程中有疑问联系QQ55089918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