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知到应用国学:修身 立人 济世 成物智慧树答案

wangke 超星尔雅学习通 6

第一章单元测试

1、问题:《绪论》主讲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比喻()。

A:大海

B:高山

C:江河

D:天地

正确答案:天地

 

2、问题:四部分类文化系统()

A:经史子集

B:元亨利贞

C:子丑寅卯

D:东西南北

正确答案:经史子集

 

3、问题:授课所谓“鸡窝”营造的讲究()

A:藏风得水

B:冬暖夏凉

C:门向东木

D:喜气洋洋

正确答案:藏风得水

冬暖夏凉

门向东木

喜气洋洋

 

4、问题:学于庠序之异者移于国学,学乎小学。()

A:

B:

正确答案:

 

5、问题:应用国学作为“实践概念”的特点()

A:讲究“知”

B:更要求“行”

C:知行合一

D:社会调查

正确答案:讲究“知”

更要求“行”

知行合一

 

第二章单元测试

1、问题:最早出现“太极”一词的经典是()。

A:《周易》

B:《尚书》

C:《春秋》

D:《诗经》

正确答案:《周易》

 

2、问题:“两仪”一词有哪些含义()。

A:天地

B:东西

C:阴阳

D:男女

正确答案:天地

阴阳

 

3、问题:《道德经》讲“道生一”,而《论语》讲“志于道”,因此两家皆讲“道”,且含义是一样的。()

A:

B:

正确答案:

 

4、问题:在孔孟看来,孝的对象只是“父母”,不包括其他长辈。()

A:

B:

正确答案:

 

5、问题:“天地君亲师”的信仰来自于孟子的思想。()

A:

B:

正确答案:

 

第三章单元测试

1、问题:中国传统胎教故事的一般模式和途径是()。

A:内象外感

B:外象内感

C:知行合一

D:内圣外王

正确答案:外象内感

2、问题:徐之才在()一书中对胎儿的十月发育过程做了总结。

A:《外台秘要》

B:《济阴纲目》

C:《逐月养胎方》

D:《千金要方》

正确答案:《逐月养胎方》

 

3、问题:中国古代有哪些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

A:给与孕、产妇以口粮

B:减免养育子女家庭的徭役赋税

C:给产妇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D:给多胞胎或者多胎子女家庭配置保姆

正确答案:给与孕、产妇以口粮

减免养育子女家庭的徭役赋税

给多胞胎或者多胎子女家庭配置保姆

 

4、问题:以下哪些医书包含了中国古代妇科疾病的药方?()

A:《太平广记》

B:《傅青主女科》

C:《竹林寺女科》

D:《广嗣全诀》

正确答案:《傅青主女科》

《竹林寺女科》

《广嗣全诀》

 

5、问题:徐之才认为怀孕初期应以素食为主,如孕妇身体虚弱,可用母乌鸡汤进补。()

A:

B:

正确答案:

 

第四章单元测试

1、问题:“蒙以养正”的出处是()。

A:《周易·系辞》

B:《周易·说卦》

C:《周易·彖传》

D:《周易·文言》

正确答案:《周易·彖传》

 

2、问题:《三字经》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化用了以下哪些经典表述()。

A: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B: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C: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D: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正确答案: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3、问题:“中可以学而能,力不可以强而至”是哪位古代学者所言()

A:张载

B:程颐

C:朱熹

D:杨时

正确答案:杨时

 

4、问题:战场上的射箭行为主要彰显了人的艺能。()

A:

B:

正确答案:

 

5、问题:“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中的“夫子”是指老师。()

A:

B:

正确答案:

 

第五章单元测试

1、问题:如何理解“志气”()?

A:就志与气的关系来说,前者为精神层面,后者为物质层面,两者相互影响、制约而成为“志气”。

B:“志气”的生发关乎内心的信念。

C:志气反映了一个人健全的人格、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D:孟子认为,志是气的主导,气则充盈于体内。所谓“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正确答案:就志与气的关系来说,前者为精神层面,后者为物质层面,两者相互影响、制约而成为“志气”。

“志气”的生发关乎内心的信念。

志气反映了一个人健全的人格、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孟子认为,志是气的主导,气则充盈于体内。所谓“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2、问题:如何理解“志存高远”中的“志”()?

A:“志”可以理解为一种思想、意念、情感的综合。

B:《说文解字》解释说:“志,意也。从心之声。”

C:孔子认为,“志”为志气、志向之意,所谓“志于道”“志于仁”“志于学”。

D:孟子则认为,志是念虑的意思,为人心之主。

正确答案:“志”可以理解为一种思想、意念、情感的综合。

《说文解字》解释说:“志,意也。从心之声。”

孔子认为,“志”为志气、志向之意,所谓“志于道”“志于仁”“志于学”。

孟子则认为,志是念虑的意思,为人心之主。

 

3、问题:国学传统中所认知的高远之志,首先强调的是一种道德上的践行。将德性转化为德行,便是高远之志的最终意义所在。()

A:

B:

正确答案:

 

4、问题:“奉天时”理念出自():

A:《彖传》

B:《系辞传》

C:《说卦传》

D:《文言》

正确答案:《文言》

 

5、问题:《周易》的“四合”观是指():

A:与天地合其德

B:与日月合其明

C:与四时合其序

D:与鬼神合其吉凶

正确答案:与天地合其德

与日月合其明

与四时合其序

与鬼神合其吉凶

 

第六章单元测试

1、问题:《周易》家人卦的彖辞说“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这句话说明()。

A:传统家庭强调男尊女卑

B:传统家庭的分工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

C:男女在家庭中都应该各尽其职

D:男女都能守其本分才是天地间的大义

正确答案:传统家庭的分工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

男女在家庭中都应该各尽其职

男女都能守其本分才是天地间的大义

 

2、问题:曾国藩对家人的教育不遗余力,《曾国藩家书》主要涵盖了()。

A:“孝悌为本”的家庭伦理规范

B:“勤俭持家”的治家准则

C:“和睦至上”的家庭良序

D:以耕读孝友修身持家

正确答案:“孝悌为本”的家庭伦理规范

“勤俭持家”的治家准则

“和睦至上”的家庭良序

以耕读孝友修身持家

 

3、问题:“國”字的初型可能是“或”,《何尊铭文》中发现了最早的“或”字:“武王即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自此治民。”此时的“国”(或)指:()。

A:诸侯国的管理区域

B:天下

C:民族国家

D:长城以南的整个古代中国

正确答案:诸侯国的管理区域

 

4、问题:以下哪些体现了士大夫的忧患和担当意识?()。

A:易之兴起,在纣之末世,故其辞者忧其倾危也

B: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C: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正确答案:易之兴起,在纣之末世,故其辞者忧其倾危也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问题:“家国一体”观念,其渊源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具体指()。

A:“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的分封制度

B:家天下

C:政治组织的国是以血缘和姻亲连接的

D:强调用宗庙祭祀制度凝聚整个宗族

正确答案:“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的分封制度

政治组织的国是以血缘和姻亲连接的

强调用宗庙祭祀制度凝聚整个宗族

 

第七章单元测试

1、问题:“为己之学”一词是下面哪位思想家提出来的?()。

A:周公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正确答案:孔子

 

2、问题:《中庸》最重视“诚”,但其实道家也讲“诚”,请问“精诚”一词,最早出现哪部经典。()。

A:《列子》

B:《老子》

C:《庄子》

D:《淮南子》

正确答案:《庄子》

 

3、问题:“内圣外王”出自下列哪本经典。()。

A:《论语》

B:《道德经》

C:《庄子》

D:《吕氏春秋

剩余章节答案付费后可长期查看

如无法购买,请复制网址,换浏览器打开

做题有答案,效率提高!

使用过程中有疑问联系QQ55089918

电大答案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当前文章名称

手机号用于查询订单,请认真核对

支付宝
立即支付

请输入手机号或商家订单号

商家订单号在哪里?点此了解

你输入的数据有误,请确认!

如已购买,但查不到

可联系客服QQ 55089918 进行核实